想法是好的。
就是没钱。
“江南那头?”一个长胡子的男人说出了大家心中所想。
江南向来富庶,指甲一挑便胜过其余万千倍。只是现在江南忠顺王势大,以前林家在还好,还能勉力支撑半边,现在林家大郎失踪了,林家自己都不稳,如何还能抵挡甄家的攻势。大批官员和商户开始向着忠顺王倾倒,哪里还有别人插脚的余地。
怕是刮不下几层油反倒被人扯下两层皮来。
瑾郡王叹息一声,心中暗叹,若有林如海在,何叹解不了这忧愁呢。且说便是没有林如海,哪怕是林家大郎在也不必如今日这般后手不济吧。
难不成就看着忠顺王再得势?
钱袋子,可在他手上呀。
这事情大,虽然还没有在民间引起动荡,但是各级官员间早早就有了议论。看着情形,朝廷指定是要派人去的,就是不知道是哪个倒霉鬼,拿着这么点钱,成是应该的,不成就是渎职。
谁都不傻,弄不来钱,谁都不愿意做这么一个冤大头。
黛玉听林安报着外头的事情,心里有了估量:“你以哥哥的名义给瑾郡王进封信,邀他京中林宅相见。”
“是。”林安拿着信笺躬身退下。
鸣燕等人等林安退下了才进来,杨嬷嬷一直都在,也知道黛玉的计划,心里担心凶险,但是林家如今已经是这个样子了,再差还能怎样呢?
第二日,黛玉顶了左珍的名去了林宅。等了不过片刻,瑾郡王就来了,看那样子,是刻意做了样子不想让人看出来的。
“小女子林氏给瑾郡王请安。”黛玉隔着屏峰盈盈一拜。
瑾郡王接了黛玉的帖子,本以为是汤姆回来了,正想着这局钱财之危是否可解,可一到林宅,进了正厅却发现一面极大的屏风,黛玉一张口,他心都凉了。
果真不是林铁衣。
虽说不是他想的样子,但对方不过是个小姑娘,还是林铁衣的妹妹,不管是为着折关系还是为着自己的教养风度,瑾郡王都会对黛玉以礼相待:“铁衣的妹妹?快些起来。”
瑾郡王见黛玉起来了,这才落座:“铁衣此行是为我,知道这个消息,我也是深感痛心。林小姐此番下帖邀我,可是有什么不好的,可是有谁冒犯了?铁衣同我有兄弟之情,我三次两番受他保护,如今他不在,你也只当是我妹妹,切莫生分了。”
瑾郡王提起汤姆的事情让黛玉难过得紧,只是现在却不是它能难过的时候:“瑾郡王仁慈。我林家世代效忠,哥哥为郡王效力也是一件为国为民的事,此等大事如何敢辞。林家家训如此,不敢违天下而利己,此番小女子下帖相邀亦不为己身。”
“妹妹快些起来,如何就跪了,若铁衣回来岂不是要怪罪我的。”瑾郡王心头对这话有点意思,只是对方到底是个十多岁的小姑娘,他并不以为黛玉能办成他心中所想之事。
黛玉站起身来,从怀中抽出一封信来。杨嬷嬷接了信件绕过屏风将信笺呈交给了瑾郡王,又转头回了黛玉身边。
瑾郡王心中有疑虑,展开信来,一看之下心中顿喜。这信件中有一张图列明了沿河所需修建的堤坝,其中可以插,投出能有回报的堤坝区间都标得明白,连回报多少都有一个预估。后面一张信纸还有钱粮解决的方法,算是解决了瑾郡王的心腹大患。
“林姑娘,这信……”瑾郡王拿着这信,不确定究竟是怎么回事。若说是林家大郎做的,也也太预见了些,若说是林家姑娘做的,这女子也太聪明了,还懂得在合适的时候拿出来邀功。
这么一想,瑾郡王端起了态度。
第145章 145
黛玉一早便猜到这样的心思,解释也准备好了:“这是哥哥留下的。江南多水,哥哥好久前就使人去查看了河道,才有了这么一封信件,只是当时并未齐全,因此没有呈给殿下。后来哥哥失踪了,这东西就停了。我想着哥哥既然做了,就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因此使了下头的人去继续查探。只是我林家如今也破败了,连哥哥都不在了,行事间很有些困难,因此这信件才到现在才完成。这是哥哥留给殿下的,小女子如今原物奉上,再无遗憾了。只求殿下能还这世间海清河晏。”
说完这话,黛玉又站起身来,俯身一拜。
黛玉的话丝丝入扣又在情理之中,瑾郡王不得不信,也不得不听,只是想着林家大郎这么一个得力心腹就这么没了,难免心中难过。又见黛玉如此一拜,哪里还能端得起态度,赶忙站起来,往屏风走了两步,伸手做出扶的动作来,又是好一阵的安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