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衡看了看周围,道:“这里说,只怕不合适。”
“有什么不合适的?”镇守一拍惊堂木,道:“本官面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喏。”杜衡应了一声,刚要发话,就听到卢璈嘶声开言道,“不能这样!不能够,不能在这里说。”
杜衡垂眸不理,只是忍不住想要冷笑,大冷天跑这么远来看这一场,真无聊,还不如窝在书房里读汉书,想到这,他忍不住又微微一笑,不知道薛承业在做什么呢。
镇守被纠缠久了,只得下令转道二堂,继续审案,因为去了二堂,杜衡也捞了一个座位,最让人讨厌的是,卢璈也坐下了,卢瑛跪在他的身后。
镇守勉强解释了一句,道:“卢生也是当地缙绅,总要顾及一下缙绅体面才是。”
杜衡已经不想再耗下去了,想要快刀斩乱麻,料理了这事,当即冷笑道:“哼,欺世盗名之辈也要讲究缙绅体面。体面从来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挣出来的。”
卢璈闻言气得脸色都青了,站起来就向杜衡道:“无知小辈,当初老夫只不过是略施小计,教训你一番,好让你知道些天高地厚,学会些眉高眼低。你不知反省,还要怀恨在心,真是枉费老夫一番苦心。”
杜衡闻言,仰天大笑,道:“那当日王子安落水而死,想必也是阎都督想要教训后学一番,以今喻古,固知其然,然否?”
卢璈听到这个,如何敢应,只是语调颤抖着连连说道:“你,你怎么敢!我可从来没有这么想过。”
杜衡站起来,连连相逼,道:“就算你这般想也无妨的,阎都督雅望高量,又岂是你一个心胸狭窄的小人可以相比的?用阎都督来比你,也是我之过,竟然辱及古人,真是不该!”
镇守见杜衡如此狂傲,也是怒道:“你这般是对待前辈的态度吗?不过一介狂生,指骂缙绅以求名,阿谀公府以求利,实在可笑。”
杜衡斜瞥了他一眼,冷笑一声道:“这个才学不足,德行不足、心胸狭窄之人也敢称是我的前辈,不过是个老而不死罢了。至于阿谀公府,我向公府命官折腰,总比向门阀折腰来的正当些吧。”语中直指镇守,分明是骂镇守畏惧卢氏势力,竟不问凶犯,而来逼问自己这个清白无辜之人。
镇守反应过来,气得翻了个白眼,直抽粗气,再看卢璈,他竟然已经是气得厥了过去,又急又怒道:“你这个狂生,你这个狂生,不知礼仪,不知制度,辱骂上官,你真是大胆……”
杜衡看着他话都说不完全,叹了口气,语调一转,却就低沉下来,道:“当初我蒙冤回京之时,无人见我冤屈;我身受私刑之时,无人解我苦难,而今还要我对始作俑者,怀有仁恕之心,太难了,请恕在下做不到,告辞!”
说罢,杜衡长揖及地,拂袖而去,轻轻松松地走出了阴深压抑的衙门,看到门外大地一派银白,只觉心中无比安宁,从此以后大概是不会做噩梦了吧,他开始想薛承业,不如归去。若在往日,他们已经在一起吃饭了。
作者有话要说:
杜衡与公主应答的那里,其实就是一个针锋相对的试探了,公主的话和直接指责薛承业要谋反差不多,无论薛承业答应不答应都有问题。所以,杜衡直接顶回去,指出你这样说不妥,我们是臣子,这事儿不是我们能说的。但又不能说得太低声下气,必须不卑不亢。因为他现在的身份是薛承业的臣下,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让自己的主公受辱,在古代是足够让臣下羞愧而死的事了。
至于“君不君,臣不臣”那里,就要说回到封建伦理上了,在古代,至少在宋明之前,君臣之间都是有义务的,君则敬,臣则忠,如果君王成了独夫民贼,那臣民就随时反你丫的。
杜衡在这文字交锋上的反应非常快,薛承业还没有完全转过来,他已经答完了_(:з)∠)_。所以,苍爹也要好好修炼,多和琴爹吵吵架,斗斗嘴就好。
王子安就是王勃,他在洪州都督阎伯屿的宴会上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有传说这位阎都督的宴会本来是想要给自己的女婿扬名的,却被王勃夺走了光彩。
杜衡用这个典故就是直接指责卢璈之无耻下流、心胸狭隘。后面的那个就是一句老而不死是为贼。所谓读书人,骂人怎么能够带脏字的呢?杜衡和薛承业骂人的风格完全不同,有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