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就有工作人员运送来了众人的行李,大家都拿过自己的箱子。贾芸走后,李纨分发了房卡,又和大家商量好了各人先回房休整,到晚饭时间再出来集合,一道去后面的酒店里吃饭。贾芸见他们人多,走前给他们留下了两个会开电瓶车的工作人员,方便他们在园内游玩。
众人提着各自的行李回了自己的房间,黛玉进的那间就是她之前选择的潇湘馆。这间屋子位于一个转角处,隔壁就是李纨选择的大套间稻香村。屋内家具装饰风格都很古朴雅致,一扇月洞窗正对着门,月洞窗下有一张美人榻,倚在美人榻上就可以舒适地观赏窗外的竹子。靠着墙的一边还有一张竹制的写字桌,写字桌前一张竹椅——黛玉这时才发现,许是因为窗外有竹子、又名“潇湘”的关系,屋内的家具都由竹子制成。
这就更合黛玉心意。
到了晚饭时间,众人出来集合,纷纷说起各自屋内的装饰摆设,都表示就像是为自己天造地设的一般。这时湘云听着又有些后悔,她原本总想着同宝钗搞好关系,但是蘅芜院内的装饰可不是她喜欢的风格。因此,在别人兴奋地描述住处之时,她就很沉默。
她的沉默,别人尚未注意,宝钗却看在眼中。
***
度假正式开始,这几日姐妹们在度假村内不时聚在一起游赏,但是多数时间又各自分开。
李纨带着儿子在园内游船或是闲逛;惜春喜欢画画,就每天上午背着画夹出门,在园内找地方写生;迎春带了些手工来,时长沿着栏杆坐着做针线;宝钗喜欢约着探春一道下棋,黛玉喜欢坐在屋内月洞窗下的美人榻上看书;湘云每天都约着宝玉一块儿去湖边钓鱼,两人还比赛,看谁钓上来的鱼多。
每天傍晚,他们又约着一起去看表演——这表演又不同于寻常歌舞,都是实打实的昆曲剧目。在度假村内看了几日,黛玉觉得自己似乎已经看完了大半部的牡丹亭。
到了第三日,探春又提议,“咱们现在住在这度假村里,与古代那些文人名士隐居的日子也不差什么了。我想着,不如咱们给微信群开了名字,再学着古代那些名士的样子,每人起个雅号,连微信的名字也都改了,那才有趣呢。”
众人听了也都拍手道好,就连李纨也心情极好的积极响应,“既如此,我就先占了‘稻香老农’这个名字,我想着,你们也不会有人同我抢这几个字的。”在贾母和王夫人面前,李纨很少开口,但是出来玩这几天,倒像是突然焕发了生机一般,黛玉觉得她一双眼睛都亮了起来。
这主意既是探春出的,她也不肯落于人后,“那不如我就叫‘秋爽居士’吧。”但是这名字,姐妹们却都说不好。
宝玉就给妹妹出主意,“不如你想想你住的那间屋子有什么特别之处?根据那特别之处想一个也就是了。”
探春一转眼珠就又有了主意,“我那屋子外面种着两颗芭蕉,我也喜欢芭蕉,不如就叫‘蕉下客’好了。”
姐妹们都拍手,“这名字确实有趣。”唯有黛玉笑着调侃,“古人有说‘蕉叶覆鹿’的,你自称‘蕉下客’,那不就是鹿了,不如快做些鹿脯来给我们吃!”
众人听后都笑了起来。
“这样说,我倒是连头像都一并改了的好。”探春笑了两句,又拽着黛玉道:“林姐姐的美号我也替你想好了,是最妥当的。”说完自己先笑了,众人都拉着她问,才收了笑,说:“林姐姐住的屋子名潇湘馆,窗外有几排竹子,我早上去找她的时候又看到屋内的家具也都是用竹子做的,竹子上还有班,不如就叫她‘潇湘妃子’好了,又刚好合了娥皇、女英的故事。”
大家都叫妙,黛玉也没有反驳。李纨又说,“我给薛妹妹也想了个名字,挺适合她的,就‘蘅芜君’三字如何?”
首先就得到了探春的认可,“这名字很好!”宝钗也没有什么异议,于是宝钗的雅号也就这样定了下来。
宝玉又忙着让大家帮他想名字,李纨笑着说,“你不是小时候给自己起过一个号,叫什么‘绛洞花主’,我看你就还用这个好了。”黛玉听了才知道,为什么宝玉建的微信群名叫“绛花洞”。
“群的名字都要改了呢。”宝玉忙摆手,“姐姐妹妹们还是帮我想个新的吧。”最后,众人帮宝玉新想了‘怡红公子’这一雅号。迎春和惜春也分别定下来叫‘菱洲’和‘藕榭’,也都很别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