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并不是全都禁一年。
只是凡有爵之家, 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 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姻。
那柴王府是庶民之家吗?
很明显,他不是。
那么柴文意可以在这当口成亲吗?
正经来说, 抓个语言漏洞, 也不是不可以。
只要你成亲的时候不弄筵宴音乐。
可问题是纳个妾室都要筵宴一番,你一个小王爷娶正妃竟然什么都不做?
不知情的人, 不会想到你那是在娶妻,而是…出殡的队伍回城了。
这样打脸的事情, 哪怕是丁兆蕙也不能够同意。
可你要是筵宴音乐,那就是犯了国法了。
只等着被御史参一本吧。
不过,宋太。祖有令, 说是柴家不得加刑。
可时代在变迁, 大宋发展到现在有违祖训的事情多了去了。
柴家这事, 仁宗要是活着, 那也许还不算什么事。但仁宗不在了,这种藐视大宋律法,无视大宋大行皇帝的行为就会被无限的放大。
除此之外, 以包大人铁面无私,维护律法的决心,如何会放任柴家如此放肆。
而且此时皇帝年幼,正是不能轻松放过去的时候。
心里已经开始替御史打腹稿的顾惜朝, 一边可惜季刚死的太早,一边对着丁兆蕙还是笑得一脸的和气。
“丁姑娘一辈子的大事,倒是马虎不得。顾某听说京城有几位乐器大家,不如丁兄前去请来,为丁姑娘暖场助兴。”顿了顿,顾惜朝又是一脸‘为你好’的建议道,“顾某来京城也有些时日了,听说京城这里成亲都讲究奢华热闹,不知新人花轿前,丁兄准备的是舞龙还是舞狮子?顾某以为,以柴家的家世,舞龙更好一些。”
乐器,舞龙,那就差歌舞表演了。在心中细细推算了一下,又将自己知道的一些京城中的事情极为细心地告诉了丁兆蕙,“京城里一般官宦人家最喜欢请凤仪坊的歌舞来府中助兴。年节将近,丁兄还要早些下手呢……”
丁兆蕙若是起先还对顾惜朝的拒绝有七分不满意,那么现在不但七分不满意全消,还多了几分满意来。
丁兆蕙又想到刘备都能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顾惜朝虽比不上诸葛亮,但大小也算是个人才,此时他虽然拒绝了自己的提议,却对他的事情颇为关心,可见这顾惜朝的心也是偏着他的。
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丁兆惠便决定忙完了这阵子便再来请一请顾惜朝。若是他能够辅佐自己,何愁不能成就千秋霸业。
江湖人时常游离于律法之外,守孝的概念里是从来没有皇帝老儿的存在。
这种观念就像是朝。廷的人碰见江湖械斗时,只要不伤及百姓,也不会多加管束一般。
一种互不干扰的约定俗成和默契。
顾惜朝也算是半个江湖人,他自然是知道这些事情的。可是他不但是江湖人,他还是曾经参加过科举的读书人。
这种国孝和礼法,是他的必修课。
而且他最是明白朝堂倾覆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都说牵一发而动全身,用柴文意的婚事将柴家打压一番,也难得的机会。
只有在这种特殊时刻,将柴家和丁家死死的打压下去,才不会让柴家再有起来的机会,也不会有人威胁到寒舍,进而影响到龙姑娘的平静生活。
顾惜朝又与丁兆蕙说了几句话,句句都是暗示明示丁兆蕙,婚姻是大事,一定要大操大办,柴家什么地位,一定要让丁月华这位小王妃的婚礼轰动整个京城……
丁兆蕙得到了鳄鱼的友情,笑呵呵地点头,然后屁颠颠的离开了。
顾惜朝站在寒舍大门口,一直到丁兆蕙的身影都走出七。八步远了,他仍是眯着眼睛看着他北影。
柴丁两家的婚礼,他还是建议一下展夫人不要去参加为好。
想到此,顾惜朝便转身回了寒舍,步伐沉稳的朝着莫愁的院子行去。
此时莫愁也正在听人讲着顾惜朝与丁兆蕙的谈话。
莫愁面无表情的听了个全程,心中对于顾惜朝鼓吹丁兆蕙做这做那,有些个不太明白是为什么。
孟春妮拿着这几天卖桌子的帐本走进来的时候,虽然只听了个后半部分,倒也明白顾惜朝这是在挖坑给丁兆蕙跳呢。
“嫂子不明白的事,我却是知道的。”孟春妮给莫愁请了个安,然后坐在莫愁对面将国孝的注意事项道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