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八剑之一?”
“是的,八剑本是八件法器,并非全是剑,比如燕支,虽是箫剑,却是以箫为主。”封迿笑道:“此物名曰‘波灵’,乃是一件乐器。”
“乐器?”慕容黎是精通音律之人,不然当初便不会仅靠一支箫而名震天下。他观这波灵无弦,无腔,不知要如何发音?莫非是敲击其上的玉碗?那玉石敲击声固然清脆,但玉石乃是娇贵之物,纵然是入咒的神兵,恐怕也撑不了几首曲子。
封迿看出了慕容黎的疑问,也听闻这国主精通音律,便道:“此物是仿古时中垣一个小部落的乐器所造,那乐器名曰‘拨灵琴’,据说这琴声若由灵力高强的术士弹奏,琴声可直达冥府,传说战乱时常有女子在风烟过后的战场上弹奏此乐器,向死去的父亲和情人倾诉思念之情。”
慕容黎想起当年亡国之时,也曾在亲族跳城自尽的城楼上独自一人吹着离人调,一曲终了,差一点也随之而去了,这八剑大概当真是不祥之物。
“若国主不嫌弃,在下为国主演奏一曲如何?
“请。”
封迿将那物斜抱起,道了声:“失礼了”
然后竟将右手伸进了面前的茶水之中,将整只手沾满茶水。封迿将波灵的铜柱一端抵在地上,然后盘腿席地而坐,左手握住波灵的另一端铜柱,拇指不断拨动一个凤头模样的机关,令那凤头不断转动,铜柱上的玉碗由上而下也随之转动起来,当封迿沾湿的右手抚上那不断转动的玉碗边缘时,空灵的声音在周围弥漫开来。
慕容黎无法形容那种音色,听起来十分柔美,却仿佛锐利之极,穿透身体直达灵魂深处。更奇怪的是,他闭上眼睛,便再变无法辨别乐声的来处,仿佛是凭空出现的。
一曲终了,封迿取出一块布巾试尽波灵上的水迹,重新将它包起来。抬头见慕容黎还未睁开双眼,似乎仍沉浸在乐声当中,忍不住嘴角勾起笑意。
“国主。”
慕容黎闻声睁开双眼,抬手揉了揉眉心,似乎有些困倦。
“这琴声似乎有安神催眠之效,本王近日一直失眠,方才却有了睡意,让先生见笑了。”
“国主许是过于操劳了,还请保重自身。”
慕容黎摇了摇头,说的容易,可哪里做得到,距执明失踪已经快一个月了,怪事频频发生,毫无头绪。
“听说封先生为了见本王,辞去了郡守之职。”
“只因急于面见国主,但国主诸事繁杂未予准奏,郡守无诏又不得离开辖区,故出此下策。”
“此事看来似乎与先生无甚干系?先生为何竟如此在意?”郡守可是个不小的官职,有的士子穷尽一生都不见得能坐上这个位置,这人却轻易舍弃了:“莫非先生与那幸存术士有故?”
“果然什么事都瞒不过国主,我玉衡封氏便是那幸存侗鸣部的后人。”
作者有话要说:
波灵的原型是玻璃琴,不是一大桌高脚杯装不同量水那种,是一根柱子串一串玻璃碗的那种,声音超好听,莫扎还是拿个音乐家还说过这是来自天堂的声音,不过我觉得挺久了有点晕……有兴趣的宝宝可以去B站或者百度找找,不过视频少的可怜。超喜欢这个武器设定的,本来想用在自己的原创文里面,但是原创文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写出来,算了,先用了再说……
另外,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昨天的传说详解版里有个小彩蛋。提示:九曜
第14章 千胜
“这么说,传说中的那些奇门异术并未失传?”
封迿长叹一口气,摇了摇头,道:“几乎都失传了。”
原来,当年他们的先祖留下的手札上记载当年遭难皆因怀璧其罪,其后的百余年都严禁族人修习术法。需要口耳相教的术法在那一代先祖过世后全都失传了,而那些正是方术中最为精妙的部分。后来又过了许多年,族人开始担心那些祖先留下的术法就此彻底失传。于是每一代都会挑选几个资质上佳的孩子来修习方术。方术与其他学问不同,仅靠阅读那些战乱中保存下来的残卷就能修习的并不多,而为免再招来杀身之祸,族中定下族规,除了趋吉避凶的占卜祭祀之术外全都只可修习,不可使用。结果可想而知,有多少人心甘情愿费尽心力去钻研这些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的东西。于是方术也就渐渐失传,历经数百年,便成了现在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