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的教书匠_作者:夏夜鸣蝉(30)

2017-12-27 夏夜鸣蝉

  崔瑛所在的西厢则是四人一间,只写了籍贯,比如崔瑛的名贴上就是“庐州崔瑛”四字,而与他同室的三人,最右的是京畿之地的成寅,再左一个是寿州朱钤和幽州张翼,最后就是崔瑛。一院居舍,等级分明。

  推门进屋,南北墙边各有两张榻,西墙边有两张并排的小案几。案边只坐了一个和崔瑛差不多大的少年人,正对着烛火专心诵读着什么,一个眼神都没分给崔瑛。

  四张chuáng榻只留了南墙下首的一张还没有东西,看起来其他三人都已经到了,就是不知道那个读书的少年是谁了。

  崔瑛见那少年没有搭话的意思,便寻了抹布将chuáng铺擦了擦,又将地面扫了一下,再将自己的行李摆放好。崔瑛带的东西不多,那一套十三经是必带的了,另外就是一套铺盖几身衣服,几刀竹纸,当然最要紧的就是一大包糙纸,说实话,在古代生活要是没有糙纸日子真是痛苦又恶心。只要想一想用竹片什么的,就明白古人为什么要管上厕所叫“更衣”了。

  所有东西安顿好,崔瑛也凑到烛火边,拿出礼部给自己的文书来看。一张一尺长的宣纸上最右边写明了崔瑛的籍贯、祖籍,左一列写“年十四,高六尺,体修长,肤白,貌秀”,这是外貌;最右边则写了“长于农事,擅算,以注音巧思举。”这应该就是应神童试的理由。

  刚看完文书,院里便传来一阵喧闹,一群十来岁的少年人说说笑笑地进来了。

  “武学那边的鹌鹑馉饳可真香,我明儿定要再去吃上一顿。”

  “相国寺边上那家正店的走马灯挺jīng巧的,我要琢磨琢磨。”两个少年人jī同鸭讲地推开了房门,

  “寅书生还读书呢,小心读……呃,你是……”

  “在下庐州崔瑛,见过几位郎君。”崔瑛有礼的一拱手。

  “我是寿州朱钤,他是幽州张翼,读书的那个是本地人,叫成寅。大家得在一个屋里住挺长时间,不要客气,要不然处得别扭。”那个说要吃馉饳的少年将屋里的介绍了一下,关心地问道:“你这是刚到?吃了没?”

  “住进来前在旁边脚店吃过了。”崔瑛回答道。

  “明儿上院的王五郎君请咱们去他家里玩,你一同去吗?”

  “小弟刚来,还有些亲友长辈需要拜会,改日吧。”崔瑛知道他说的是住在正堂西厅的王偃,但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的时候,他不打算贸然加入任何一个团体。

  “我说阿钤,你们自入京以来就整日嬉游,不怕应试不过,丢人现眼么。”一直在读书的成寅终于受不了朱钤叽叽喳喳的说话声,提醒道:“每个州府就只选送一人,咱们平民不比那些膏粱纨绔。”

  “叫我背《神农本糙经》行,叫我读《论语》那还是算了吧。”朱钤说道。

  “我就能使个刨子锯子什么的,握不来笔的。”一直没怎么出声的张翼也说道:“既然官家点名叫我们来应试,怕不是专门考念书的。”

  “那随你们,我是以善诵文举,我得好好读书。”成寅不太满意地说了一句,又转向崔瑛:“刚才是我失礼了,崔瑛,我叫你阿瑛行吧。”

  成寅看了一眼崔瑛,见他点头,才接着问道:“我以善诵举,阿钤以医举,阿翼以匠举,这院里有以书举的、以画举的、以数举的,你是举得什么?”

  “唔,数算。”崔瑛犹豫了一下,挑了一个和别人重复的项目说。

  “那你和对面户部侍郎家的卫十六肯定合得来,他也擅数算。”张翼挺开心地说,“我数算也不差,可以互相讨教。”

  “小郎君,天色不早了,早些息灯休息吧。”门外一个中年妇人的声音响起。

  “是,环姨我们马上就睡。”朱钤应了一声,对崔瑛道:“环姨是管院里衣物洗涤的,晚上也会查寝,需要按时熄灯。”

  崔瑛点点头,抓紧做一下简单洗漱,铺了chuáng休息。

  躺在chuáng上的崔瑛觉得这神童试说不出的古怪,也只能以不变应万变了吧。

  第14章 神童(修)

  第二天一早,崔瑛按往常习惯的时间起chuáng,宅里的仆役提供了牙刷和牙粉,让在六安已经忍耐了很长时间青盐柳枝的崔瑛开心又懊恼,早知道此时就已经有牙刷了,他就不为了表现农家子身份而用柳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