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的教书匠_作者:夏夜鸣蝉(37)

2017-12-27 夏夜鸣蝉

  楚霄被崔瑛怼得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只敢用眼睛瞪他,却不敢再传些什么不靠谱的话了。崔瑛仔细的洗漱沐浴一下,入职第一天,总是要gāngān净净、整整齐齐的。

  #

  “这孩子果然与娘是同出一门,”柴宗训看了看柴荣递过来的记录,有些好笑,又有些伤感,“孩儿记得娘小时候也给儿讲过这个故事。”

  “是为你和清河吧,你们俩那时候每天只要一见面就斗,如今感qíng反到最好。”柴荣语气柔和地回忆着,“朕与你都知道你娘有经天纬地之才,可惜身为女孩儿不得施展,朕想着,等朕得了这江山,定要让这天下河清海晏,民有其食,让你娘那样的女子也能施展所长。你是你娘抱在怀里教大的,可惜你娘走的早,永岱没受过她的教导,如今有个与她师出同门的孩子,就让他陪着永岱完成这个目标吧。”

  “儿知道,明日他来东宫,儿会好好嘱咐他的。”柴宗训点头道。

  崔瑛永远不知道,他之所以入住东宫,根本不是因为他义父不在京城,就是他义父入京了,他一时也摆脱不了寄人篱下的命运。

  #

  第二天一早,还是寅时,崔瑛就起了,换上一身绿色官袍,戴上进贤冠,他得赶在卯时前到翰林院点卯报到。

  大周朝逢五才有大朝会,今天初四,翰林院的掌院学士没有让三个嫩生生的新晋神童久等,点卯之后便将他们召入公署见面了。

  “陛下召选特科神童为皇孙殿下侍读,那是官家的慈心。汝等要谨守本分,多谏请殿下习诵经典,不要拿一些不三不四的东西勾引皇孙玩物丧志。”面容清瞿的掌院学士用非常严厉的眼神看着他们,“王偃出自宰相之门,行事自有分寸;崔瑛你经义学得不错,行事向王偃多讨教一下;至于柳方,”他语气轻轻一顿:“将你的奇技yín巧都收起来,专心经义才是正道。”

  很明显,这是一位非常非常传统的读书人,信奉的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走吧,老夫带你们去东宫觐见太子。”老学士站起身来,率先走了出去。

  三个少年跟在后面,互相打着些眉眼官司。王偃尴尬到不行,感觉刚才被表扬得一点儿也不开心。柳方打小就是家里独子,老爹惯他惯得是要星星不给月亮,从来也不会说他一句重话,此时被当着两个同龄人的面一顿敲打,委屈地眼眶泛红,qiáng忍着才没哭出来。

  崔瑛先悄悄握了握王偃的手,示意自己理解他,然后轻轻一捏柳方的手心,向他和善地一笑,悄悄提醒他平复一下qíng绪。红着眼眶进东宫,不论怎么说都实在太失礼了。

  等柳方调整好qíng绪,东宫便到了。掌院学士似乎对皇帝选特科神童意见很大,当着太子的面,直斥此举废正道,将它与汉灵帝时鸿门都学相提并论。

  太子笑吟吟地听老学士一通乱喷,然后用皇帝陛下雄才大略,所思所想非常人所能理解将他搪塞过去,催促他快些编纂好韵书以便圣人之言推广天下,等老学士自觉尽了谏言之责,心满意足地离开之后才转头跟三个已经看傻眼的小少年说话。

  “钱学士学问jīng深,你们要多向他讨教,但也别忘记自己是凭什么进入的东宫,嗯?”柴宗训尾音轻轻一挑,三个少年立即点头如捣蒜。

  “永岱,这就是爷爷为你选的侍读,以后你们一同念书,好好相处,崔瑛义父远在六安,你要照顾好他,王偃你熟悉,柳方jīng擅百工,你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可以和他们商量着做。”

  “臣崔瑛(王偃、柳方)拜见齐国公殿下。”

  “免礼,不必客气。”齐国公柴永岱看起来要比崔瑛等人小一些,只有十一二岁的样子,却也举止有礼。

  “你们既是同窗,便好好相处,不必严守上下之别,永岱字承岳,你们直接称呼他的字就是。”柴宗训非常和蔼,就像招待孩子同学的好家长一样和颜悦色。

  “修明的字我知道,不知二位尊字为何?”

  “呃,我爹给我取了字叫神工。”柳方有点不意思地说。

  “好字,你当用心进取,不负尊亲之望。”柴宗训笑着点点头,将目光转向崔瑛。

  “赴考匆忙,义父未及替臣取字,殿下直呼臣名即可。”崔瑛无奈地低头一礼道。

  “不妥,直呼其名非礼,你之后要住在宫中,本宫也算你半个长辈,替你取一字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