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的教书匠_作者:夏夜鸣蝉(65)

2017-12-27 夏夜鸣蝉

  “没事,认得字的人马上就回来了。”崔瑛还没说话,一旁的叶知秋便接过话头。

  “嗯,夏忙的时候肯定不能修路的,咱们县的小孩子肯定也要回来帮着农忙的。”崔瑛点点头应和道。

  果然就这一两天,出去给人当帐房先生的孩子们陆陆续续的回了家,一个个穿着簇新的布衣,脸上也比离家时多了一些血色,腰间挂着一尺长的算盘,走起路来,也颇有些士子风度。

  回了家的孩子如今快被各家捧上了天,县城里天天都有大人来割ròu给自家孩子吃。农忙时节将至,家里人竟也不需要他们下地,还将孩子正正经经送到崔瑛之前的宅子里接着跟张雷学习起来。

  见到这样的场景,叶知秋不禁赞叹一声道:“果真民富而好学。”

  “不是什么好事,”崔瑛看着这群孩子穿得整整齐齐的长衫,眉头都皱起来了,“阿雷,将人叫到院子里列队,我有话说。”

  “是。”已经算所有学生半个夫子的张雷恭敬得应了一声,将所有学员都叫到崔瑛最初给他们训练方向的那个小院子里了。

  崔瑛能感觉到的问题是这些孩子有了读书人的傲气,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如果以读书人自比,野心小些的,愿意做帐房先生之类的活计的还好,最怕的是天天做着为官做宰的梦,却没有足够的实力,最后拖累家人。

  但这话也分怎么说,如果说得过于严厉,再加上自己知县的身份,怕是会打击这些孩子的向学之心,但若放任不管,很快唯读书论和学习无用论就会在这块土地上蔓延,搅得这群淳朴的百姓无所适从。

  崔瑛斟酌了一下语气,看着台下站的那些比自己身体小不了多少岁的小孩子,微笑着问:“读书好不好?”

  “好!”底下的小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

  “好在哪儿?”

  “能看懂告示,吏员不欺负我们家了。”小孩子们互相看了看,一个个子最小的孩子才乍着胆子回答。

  “很好,你很注意观察自己的生活。”崔瑛笑着点点头。

  “嗯,教了俺妹儿,她能给人算帐了,这次回来,俺娘许俺妹儿吃ròu了。”一个黑壮壮的小子憨憨地说。

  “你很关心手足,这是你的慈心。”崔瑛特别赞许地取了一块蜂糖给他道:“奖励你遇到好事时心里有姐妹。”

  那男孩儿喜的脸上放光,双手接了糖,喜滋滋地道了谢。

  这一下,其他的孩子胆子便大了起来,这个说有工钱能给家里买东西吃了,那个说自己可以不用下地做农活了。话说的多了,孩子们心底那瞧不起不识字的人的小心思就有些显露出来了,不是这些孩子品xing不好,只是周围的人都是如此说,他们也就如此信了。

  “很好,”崔瑛两手向下压了一压,示意孩子们安静,才接着说道:“大家都说了读书的好处。但读了书要会用才会有好处,比如大家学会打算盘,得用在算土石比例上才有人请你们去做工,如果你们只会打算盘那是没什么用的,对不对?”

  “对!”

  “是这个理。”

  小孩子们高声应和道。

  “那今年夏忙,你们要学会另一个本事,敢不敢试试?”

  “敢的。”

  “先生直管说。”

  “明府说的咱们肯定用心做。”

  杂乱的声音接着应和道。

  “我这里有一种脱粒机的图纸,成品是这样的,”崔瑛指着衙门里壮班的力役搬进来的一台脱粒机说道:“最难制的轴我已经命匠户赶制了,其他的东西就用山上的竹子绑绑钉钉就成做成,你们的任务就是到各个村里去,赶在农忙开始前督促各家制出这么一台机器来,以便抢收小麦。”

  装作没看见那些小孩子眼中的犹豫之色,崔瑛饱含深qíng地说:“每一粒小麦都是浸着你们父母兄弟的汗水长起来的,晚收一天就多一分收成泡汤的危险,我需要你们用你们所学到的东西,帮助你们的父母、乡邻,让他们的辛劳不要化为乌有。”

  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农家子弟,从五六岁上就跟着父母在田间地头打转,怎么会不知道农事的劳苦呢?被崔瑛几句话一说,眼中的犹豫便化作了一抹坚定。

  “不光是脱粒晒场,还有加qiáng水稻、棉花的中期管理,册子上都有,不懂的可以去竹山村问王虎,或者到这里问张雷。这件事除了能让你们学有所得之外,也毕竟是为官府做事,但凡用心做的,本官自会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