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的教书匠_作者:夏夜鸣蝉(76)

2017-12-27 夏夜鸣蝉

  不过这也不怪那冯家人,六安自古也是出名茶的地方,冯家说的那龙芽也是六安所出。此时的人们盛行的是龙凤团茶一样的茶粉,炒茶和高度酒一样出自明代,经济衰退,出于节约考虑才慢慢普及开来的。此时的人们更喜欢口味更重的,可以斗茶、可以点茶,可以玩出许多花样的茶汤。炒茶?暂时感兴趣的人估计还是普通百姓吧。

  看来茶园的生意不是那么好谈了,不过没关系,崔瑛手里别的没有,软的硬的手段其实不少的。

  第36章 夏税(中)

  “本官请各位来衙门里,想要什么大家心里也有数,国朝商税三十抽一,地税十抽一,口赋(人头税)最重,哪一块更挣钱,诸位也可以多掂量掂量。”崔瑛将茶碗搁到桌上,坐直了身子,与他们对视。

  “怎么?小县尊想括隐?”赵家家主嘴角一撇,yīn阳怪气地说:“您可想清楚了。”

  “我这儿有几门生意,你们斟酌一下,能和气生财最好,不成再说不成的话。”崔瑛的话平和里带着威胁。

  “小县尊但说无妨。”冯家那个明显更有城府,脸上没有丝毫怒色。

  “这茶叫六安瓜片,清炒的味道比做茶粉时要qiáng,不需要存放发酵,炒茶需要的人手比较少,泡起来简单,没有正常茶的苦涩味,这门生意你们可以看着办。”崔瑛知道他们暂时对六安瓜片不太感兴趣,炒茶起始的技术含量也实在太低,本来也只做个生意的引子,失败了,崔瑛有些古今不兼容的挫败感,但不是不能接受。

  “另一样,葡萄美酒,制法不受榷场限制,大别山上排水不错,能种。最后一样,轧棉机,能快速剥下棉籽,取出棉花。”崔瑛说完,继续低头饮茶,他感觉到这三个家主有点坐不住了。

  这就是崔瑛的目的了,与世族对立在封建时代实在不是什么好的选择,没有到乱世将至的时候,崔瑛也不想碰这根高压线,合作共赢才是发展的长久道理。

  中国古代的税收很多时候都挺畸形的,士农工商,低位从高而低,可收入上来说,读书人不做官,光帮别人抄抄写写,教书什么的,收入都比上不农户。农人收入低那是人所共知的了,工匠也麻烦,徭役重不说,还没知识产权保护,都得从小学徒熬到出师,普通人家一样东西能传三代,需要工匠的地方真心不多。商人貌似收入很高、税收也低,但就应付各方宰肥羊就够麻烦了,没有可靠的后台,想规规矩矩做生意很容易就被坑得裤子都赔掉了。

  但在税收上,商税低,农税一般,人头税高,普通农户在这方面是最吃亏的。所以农户总是千方百计投效到大族之下接受庇护,哪怕丧失人生自由都在所不惜。

  投效为奴就不是人了,不用jiāo人头税,家里的支出就少了一大半,也不用服役,不怕农忙时缺少劳动力,就算大户的租子高一点也不怕,总归饿不死人,甚至到了灾年,稍微讲究些的人家还是会给这些农奴们一些粮食的。

  对于普通农户来说,投效大户除了这家的主子脑子不大好使,做事太不讲究会有一些风险之外,比当这个国家的自由民实在是好太多了。尤其是前面梁唐晋汉四代轮换、十国征伐,国家税多役重,人们自然都躲在这些朝廷不想招惹的大族里了。

  对于大家族而言,jiāo少少的地税,只jiāo家里几个人的人头税——有县学生以上的身份还能免税,有一堆人帮着种地,这是再好也没有的事了。

  可对于朝廷而言,普通百姓少,但国家的土地没少,需要花的钱没少,需要征集的税收就没少,摊到每个百姓身上的税赋就得加重,然后就是百姓继续投效大族,整个一个恶xing循环。

  不过没关系,从千年后来这里的崔瑛带来了太多先进的技术,可以用较少的人力做更多的事qíng,较少的人就能做成事,那么对于大族来说隐匿人口就是不必要的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能让羊吃人,崔瑛采用温和一些的方法,让这些大族吐出点人口土地来不是问题。

  三家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冯家棉田最多,对轧棉机的需求也最大,现在他家的棉花都是靠人手工剥籽的,这也是他家隐户最多的原因。之前趁安置流民,冯家招揽了大量妇人,还被百姓夸过是良善之家。

  “县尊,在下之前有些孟làng了,”那冯家主站起身来一拱到底,“不知可否给在下看一看那轧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