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听了这话,又羞又气,说道:“你我那样爬着出来,多少人看见,若在从前,我早一头碰死了,姑娘还说‘没怎么样’,为何那八爷说爬就要爬,我就不依,也不信他能怎样了你我。”便拭泪。
宝钗冷笑道:“那是你不知他xing子,没见到他厉害之处罢了,若你今日不学狗,他保不准就叫你学虫子了,你若还不学,他管你是不是小姐,管你昔日何等娇贵,就有本事罚你赤足在大雪中站着,要么顶着个满水的罐子,稍有水溅出,就有小丫头给你两个耳刮子,那时候才更丢人呢,好姐姐,我受了你连累,我尚没说什么,反而帮你,你倒说起我的不是了。”
便赌气先走,妙玉又气又臊,又急又悔,想了想,又不能怎样,不过洒了一回泪,叹怨自己命苦罢了。
那边胤禩并不知道两人议论,独自在屋子里静默许久,方叫来一个心腹小子,让‘厚葬了李将军’,小子因问‘若圣上知道了,该怎么jiāo代呢’,胤禩蹙眉说道:“我皇阿玛知道了,自然有我jiāo代,你就gān你的去罢。”小子见状,连忙去了。
胤禩隐隐有一种感觉,似乎局面,已经开始向着他掌控之外的方向走了。
李老将军一生功绩卓著,世人皆知,从他开始被秘密召回,至于软禁,再到后来的百姓此起彼伏告他的状,每一件不了了之,每一件结束之后,又有新人告状,那时候,百姓间已经开始有流言四起,议论不绝。
如今老将军忽然自杀身亡,无异于一声霹雳,在百姓们眼里,这位老将军一直是一个镇守一方的神灵,神灵是不会死的,便是要死,也一定是死在沙场,死在与敌人搏斗的那一刻,可是,这个老将军却死在一个小小的院子里,死于自杀。
兵士们都在尽力封锁消息,可是往往越要掩盖的事qíng,反而越是传播迅速,很快,大街小巷,老弱妇孺,无不知晓李将军的死讯,大家又开始利用绝妙的想象力来为李将军的死因定义,不论是夸大其实还是忠于事实,胤禩都是难以逃掉的罪魁祸首,毕竟,很多人知道,当日下达将李将军调回的命令,就是这个八爷,而在这之后,还没有超过两个月,李将军就死了,这个八爷,究竟对李老将军做了什么。
流言越发汹涌,越传越离谱,终于还是超过了胤禩所能忍耐的极限,这位被人称为鬼面阎罗的人又现出了心底黑暗的一面,很多敢公然扬言为李将军平反的大胆糙民被抓进监牢,严刑拷打,那些胆敢为李将军鸣不平的官员一律革职查看,街上忽然又多了许多兵士,谁敢再提此事,再提一个字,做好挨酷刑,皮开ròu绽的准备。
世界仿佛又清净了许多,可是,胤禩却第一次感觉有些不安,他讨厌这种感觉,仿佛只一种变相对自己无能的嘲谑,即便是当日焚书坑儒,那么多鲜活的生命在他手中断送,他也没有像今天这样不安,他努力拿江山大业来安慰自己,到头来,却觉得这几个字所能带给他的劝慰,微乎其微。
就连闺房中的黛玉都知道近日死了一个将军,和胤禩有关,黛玉并不知道这个所谓的‘将军’,是否就是胤禩口中对她说起的‘十恶不赦的官员’,yù要问个究竟,可胤禩因近日公务繁忙,并没闲暇,黛玉疑疑惑惑,纳闷生思,心里总有一处,像小兔子一样躁动不安,似乎觉得要有什么事qíng发生,可是要发生什么呢?便是一个将军,便是像风传的那样有什么问题,也不该是她cao心的事,和她有什么gān连?
这一天乃是王夫人生日,当日宁国府请宴,闹了一日,当夜,贾府欢笑喧嚷,美酒佳肴列席,贾府四处挂起了小灯笼,将黑夜映照得如白昼一般,丫头们穿梭不息,追逐打闹,互相笑谑,下人们趁着上面高兴,也在地下喝酒耍钱作乐,自从上一次枯树开花一事以来,贾府似乎很久没有这样热闹过了,热闹得有些夸张,到处都是笑声,到处都是杯盏磕碰的声音,到处都是光怪陆离,迷醉晃耀的灯火,寒冬深沉,灯光将天色映照得越发狰狞,乌沉沉的云层似乎要压坠到地面上来,看得久了,让人有些喘不过气。
这一日黛玉又收到了林珑的来信,信上没有遮遮掩掩,只有简单的一两句:我快回来了,等着看吧!信尾还画了个笑笑的人脸,可见他心qíng很好,黛玉想着,也许他就快衣锦还乡的了。心qíng也跟着好了些,将信放在素日放他信的小盒子里,方别上了小木栓,便听丫头说‘二奶奶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