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情挽红楼_作者:雨竹(216)

2017-12-26 雨竹

  李稹听了,目光清浅越过她的脸颊,落向天际,极目眺望着远处,眸中流光轻漾,甚是伤神,许久才重新开口:“朕这样说,自然有原因的,虽然这世上的事qíng,只要朕想知道,片刻便能明了,但对林姑娘的出身来历,朕却并未探听过,只因在朕心里,很想遵守当日与林姑娘的约定,只当相逢便是有缘,不问彼此的身份,很想再次与林姑娘单独相见,无拘无束地谈天论地。”

  “所以刚才在凤藻宫,朕还是第一次听闻姑娘的,姑娘说自己的父亲是林如海林大人,其余的事qíng,并没有多提,但朕细细一想,却并不觉得陌生。”

  他说到这里,略停了一下,脸色已经有了一丝沉重,声音中满含伤感歉疚:“当年父皇执政时,林大人以科举出身,高中探花,父皇看重他的人品,封他做了扬州巡盐御史,那儿本是繁华之地,盐商聚集,多不胜数,林大人的官职,权势极大,用日进斗金来形容,也不为过。”

  “可是,朕却听父皇说,林大人任职后,凡事亲力亲为,呕心沥血整顿盐务,各样账目清清楚楚,更难得的是,林大人虽然身居要职,却并无半点徇私之心,为官五年,除了官饷之外,绝不取扬州的一分一毫,这样清正廉明的xingqíng,父皇每每念及,都赞不绝口,常叹倘若朝中能多一些林大人这样的官员,政治必然清明,百姓必定能够安居乐业。”

  听得他提及亡父,黛玉虽然知道不能失仪,心底却还是泛起一缕哀伤,已是长睫轻颤,悲不自胜,秋水明眸不由自主地浮上了一层稀薄的水纹,珠泪零落,止也止不住,身子亦轻轻颤抖,大有娇怯不胜之态。

  见她如此伤心,李稹心中又是心疼又是叹息,几乎要抬手抚上她摇摇yù坠的肩膀,软语安慰一番,却因明白黛玉的xingqíng,不愿造次唐突,不得不极力忍耐下来。

  这样默了一会儿,李稹叹息一声,方又开口道:“让林姑娘难过,是朕的不是,但朕所犯的错误,却远远不止这一点,姑苏林家于国有大功,曾袭过五代列侯,可以称得上世代忠烈,到林姑娘之父这一代,更是循规蹈矩,为国尽忠,为君分忧,堪称满朝官员的典范。”

  “朕也听闻,林大人子嗣单薄,身故之后,只留下一女,进京寄住在母舅家,由外祖母照看,至于其他的,都一无所知,却从不曾觉得不妥。”

  “如今见到林姑娘,朕才恍然发觉,原来,朕即位后,不但并未下旨褒奖,对林大人所遗的孤女,更一直未曾过问,朕如此行径,实在有愧于林家,更对不起九泉之下的林大人。”

  他的语气甚是沉重恳切,一言一语里都是自责歉疚,昭显出此刻抑郁难解的心qíng,黛玉细细听了,便觉得有些不忍,定一定神,含着泪水道:“先父本是前朝官员,皇上即位后,日夜忙于朝务,无法念及,也是qíng有可原,何必如此自责?”

  李稹抬手轻扬,眉头依旧紧皱,摇头道:“林姑娘不必为朕辩解,错了终究是错了,岂是一句无法念及,便能推诿的?”

  凝神瞧着黛玉,眸中渐次流露出怜惜悲悯之色,旋即以轻缓的语气道:“林姑娘很小便已进京,这些年寄人篱下,日子可还顺心吗?”

  听得他如此相问,黛玉不由一怔,低头默默沉吟,正踌躇着是否要将自己在贾家所受的冷待和盘托出时,李稹已经敛了神色,语意哀凉:“这个问题,朕问得可真傻,小小年纪失去双亲,依靠他人度日,又岂会开心?何况,刚才那个什么贾家三小姐一知道林姑娘外出,便寸步不让地bī问,是朕亲耳听到的,林姑娘又时常蹙眉,想来纵然日日锦衣玉食,也没有片刻顺心如意的时候。”

  他说到这里,重重叹了一口气,身上甘馥的龙涎香在空气中流动,让人仿佛闻到chūn日芬芳的花香,复又开口,声音越发黯然低迷:“林姑娘眉间若蹙,纵然笑的时候,靥上那份清愁,也依旧丝毫未减,以前朕只觉得,这样的神态,朦胧清丽,别有一番qíng致,几乎能与西子捧心相媲美,却从未想过,其实,在这副神qíng背后,姑娘心底,有多少无法倾诉的痛楚和委屈。”

  “朕也知道,到如今再说歉疚的话,终究于事无补,还不如善待林姑娘,来弥补昔日之过。”

  黛玉静静不语,只举目凝视着他,梅树之下的他,容色清俊更胜于往日,浅浅一抹阳光,映在眉宇间甚是温暖,轻柔中有一缕懂得,明澈中隽着一丝恳切,绝无半分玩笑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