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面对宝钗的温言相慰,心里也感怀,说道:“宝二嫂子倒还是和以前一样,一点也没变。以前府里的人赞你好,我只是不信,心里常疑你。其实你也不容易,如今做了贾家的媳妇要cao心的事更多了。你还是和以前一样的。”
宝钗微微垂了头,做了贾家的媳妇已经有一年有余的日子了,背地里过的那些日子,受的那一张冷脸,宝钗早已经习惯了。不过是想着宝玉出息一点,毕竟自己跟了他,就是终身的依靠了,当然希望以后夫荣妻贵,将来子女也都是有依靠的。又听了黛玉的这些话,便与黛玉道:“林妹妹,以前在家的时候我还和妈常说起你。想你孤苦无依,那时还能彼此照顾一下,只怕现在更难了。林妹妹你也不用愁,放宽心。若是我能帮得上什么地方,只管和我说。”
黛玉只微微点头,也不答话。心想她嫁了宝玉到底过得怎样,见了几次面却从来没有像她抱怨过一句。想来也是夫唱妇随吧,两个人过日子,平平淡淡的也好。
宝钗相留了一会儿,怡园那边的婆子传出话来,说让黛玉陪着宝钗用饭。王妃不出来招呼了。
黛玉又与宝钗谈论起昔日在家的那些姐妹们来,不知怎的就提到了迎chūn,宝钗眼里盛满了叹息:“说来迎chūn妹妹的命合该如此。宝玉生日那天也没回来,只是打发个婆子送了点东西。我私底下问了绣橘,只说又被孙家的人给打了。行动不得。你说迎妹妹那么娇弱的人怎么就摊上了这样的一个孽障。老太太知道后也是骂孙家的人不知好歹。”
黛玉听后也不免有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的意思,心想迎chūn姐姐xing子本来就懦弱,哪里经得起蹂躏。只怕xing命堪忧,自己是站在圈子外面的人,又能怎样呢。
没过多久,婆子传了饭菜来。飞雨、含烟两个丫头帮着布置饭菜。黛玉陪着宝钗用了一回,随即又去怡园看望了一回王妃。
王妃身子有些懒懒的,对宝钗说:“贾二奶奶回去后替我向老太太问声好。余者也就算了。”
宝钗一一答应了。王妃便让黛玉去相送。
黛玉一路将宝钗送到了仪门。宝钗上了轿,两人又道了珍重。宝钗这才回去了。
第63章:忘云忘我
忘云斋是水家经过几代经营,如今藏书量已经颇多了,且在京中也是有很高的名声。除了藏书,亦搜集了许多历代名人大家的字画。
有了水溶的准许,黛玉能到里面随意看书观画。
午后无事,黛玉也没带丫鬟便出了门。想着消除困意,如今夜里变短不敢随意午睡了,更怕夜里少了睡眠。待要去慰问下王妃,经过怡园时,遇见了王妃身边的丫鬟翠怜说王妃已经歇息了,黛玉更是不敢打扰。
待要去观雨楼找敦慧解闷,心想必定也是正午休吧。黛玉转了一圈,后来顺着步子走进了忘云斋。
踏进了这座僻静幽凉的小院,只见梧桐叶yīnyīn如盖,炙热的太阳自从树叶的fèng隙中筛下些细弱的光芒,映在幽冷的青苔上两相呼应。树枝上偶尔传来几声秋蝉的嘶鸣,一声声的撕破了沉闷的午后。
黛玉顺着青石板铺砌的小路,一步步的上了台阶。门虚掩着一道fèng。黛玉伸手轻轻一推,门“吱呀”的一声便就开了。这一声倒惊醒了正在此处当值的小丫鬟,名唤chūn柳。
chūn柳揉了揉眼,见是黛玉忙起身含笑道:“原是林姑娘,才惊了一跳。”因为水溶jiāo代过,黛玉可以随意来此处,任何人皆不得为难她。
chūn柳更是犯困之际忙道:“林姑娘请随意。”又给黛玉添了茶。黛玉喜欢安安静静的看书,不用人在跟前服侍,chūn柳也乐得轻松自在便脱空去休息了。
黛玉看着满屋子贮存的书籍,想当初她从扬州带了不少的书出来,后来都是潇湘馆,竟没带出几本。潇湘馆的书和这里一比,不过十之有三而已。
她走到大理石的案前,只见案上整整齐齐的摆放着三四个笔筒,笔筒的材质亦是多样,竹根刨的、huáng杨的,还有一只四方的瓷具。黛玉拿起来一看,这样造型别致的笔筒倒是头一回所见。洁白如玉的瓷片上画着一副淡墨山水,旁边还有题诗,印鉴。十分的雅致。旁边有两副砚台,一副为上等的端砚,镌刻着一组花鸟,形态bī真。还有一副竟然是青玉砚,轻轻抚摸了一下,仿佛还有些温润。
黛玉一眼看见了旁边有一方盒,心想里面放的是什么。揭开一看,竟然是一对灯光冻的印章。黛玉留心上面究竟镌的是什么字,翻过来一看,原是篆文,费神辨认了好半天,原来刻的是“从山”黛玉见了这几个字有些不解,心想这是谁的号呢,不知是出于什么典故。她就将印章放回了原处。看见了上面正好放着一块镇纸,竟是乌木沉香。静静是散发出一股沁人的香气。一面刻了两句诗“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黛玉虽不知所人刻于上面,但一见是李易安的句子,又见院中梧桐yīn翠,心想倒也十分的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