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温馨、那么熟悉。
想到这里,周哲脑海中忽然冒出一个想法,他接连打开了几个新读者的读者专栏。
这些读者的读者专栏无一例外都收藏着晋江数位作者的书,数目可观,然而这些小说的作者无一例外都已经离开了晋江,把这些读者的专栏页面往下拉来到他们的评论区,这些人的“最近评论”除了在《溯回》底下之外,给其他作品留言的时间最近是在8年前左右,也就是网文界最动dàng的那两年。
明明已经离开网文界这么多年了,为什么会突然之间好像约好了似的都回来了?
周哲不断地点开这些人的读者后台,发现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当年离开了晋江的读者,有好几个还能从读者专栏转向作者专栏,周哲意外发现她们都是晋江作收三四千的作者。
一夜之间这些曾经对网文圈心灰意冷的人都出现了,他们热切地在《溯回》底下讨论着剧qíng,并且带上了自己的感受,而别人也许会不理解,但是却不会责骂而是转而说出自己的观点。
周哲qíng不自禁地在这些人的讨论之下回复了自己的看法以及自己写这几章剧qíng发展时候的想法和小心思,而这样的讨论开始之后就停不下来了,周哲回复这个,回复那个,参与这座高楼,参与那座高楼,直到周元敲了好几次的门他都没注意到于是推门进来敲他脑袋他才回过神。
“怎么了?”周元原本还想教训他几句让他别顾着玩电脑忘了吃饭,结果一看到他的神色不对劲就吓到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没有。”周哲连忙说道,“我饿了,哥,你今晚做了什么。”他把笔记本扔到了一边,拉着周元的胳膊走出了房间。
“你真的没事?”周元用手碰了下他的额头,“别瞒着我。”
“真的没事,就是看纪录片的时候太感动了,走吧走吧,咱们去吃饭。”
一篇好的小说能让读者qíng不自禁,一群好的读者也能让作者qíng不自禁。
《浸染》连载的时候他和读者的互动是半引导半科普,虽然他怼黑子怼得十分不客气,然而对自己的读者却是不断斟酌自己的用词试图将自己的想法一点一点透露给对方,并影响对方。
是他的小心翼翼才使得《浸染》有了那样的成绩,在《浸染》连载的过程之中周哲不是没有感受到疲惫,虽然他坚持下来了,依旧这股疲惫感并没有消失,这次开《溯回》的坑,一是想要转换风格,另一个原因也是自己心qíng压抑了想要放松放松,自《溯回》开坑之后他便不再和读者互动了,因为脱离了严谨的设定之后,仙侠类的小说设定大同小异,新文又是以现代为背景,读者看的时候不会觉得这个奇怪那个不懂,于是就不再需要他和学霸的科普了。
底下的评论区又变成了“我觉得”、“我认为”这样的看法,偶尔读者之间还会进行无伤大雅的争吵。
然而这群新来的读者不一样,他们不仅仅抒发自己的看法,还会讲出自己的感受,让周哲一看到他们的评论就会有一种“啊,我在这个地方处理得还不是很好”的自我反思。
他们有一种奇怪的魔力,能让周哲qíng不自禁敲下键盘说出自己心中所想。
以前是他包容读者各种的毛病,如今是读者包容他的各种想法。
这样的场景,他没穿越之前网站之上比比皆是,当时心太大觉得留字少,会因自己没有长评不高兴,如今时隔将近一年再见,周哲却一条一条留言仔仔细细看完了,曾经卡着的剧qíng随着他和读者的讨论变得越来越有条理,如果不是周元拉他去吃饭,也许他就要打开小黑屋关上个三四万字再出来了。
如今回过神,可不就觉得简直就像是参与了亲身体验了一部纪录片,而这部纪录片的名字就叫做“网文圈”吗?
第40章
周哲原本以为这群离开网文界多年如今又回来的读者是今年写文最大的惊喜,没想到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
5月14日,星期一第四第五节又是卢以秋的课,课间休息时间卢以秋来到学生座位上和同学们聊天,不知道怎么聊着聊着就聊到最近的网络小说,他们小心翼翼地问卢以秋难不成现在的网络小说都不能看吗?真的严重到这个地步了吗?
每次谈到这个卢以秋总会有些不开心,不过这个学期她懂得控制自己不把气氛弄僵,她曾经告诉过周哲:“我试图让自己成熟一些,不要再天真地觉得每个人都是混小说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