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了好几年的兵部尚书可不想看着贾赦吃亏,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有时候啊太实在了点,平日里这孩子跟自己亲近,逢年过节那东西更是一件不落,老妻也说恩侯是个实诚孩子,把自个儿当师父孝敬呢。
“皇上,臣不同意王御史的说法,贾瑜那孩子臣也见过,机智敏捷世所罕见,入上书房并无不当。”
老尚书不愧每日坚持习武锻炼 ,这一番话说下来连气也没喘,贾赦感激地望着老尚书。
兵部的其他同事也纷纷开口
“臣附议!”
“臣附议!”
……
一个接一个地附和声让王御史彻底没了淡定的风度,“你们,你们这是结党营私!”
左右两位督御史忍了这么久实在憋不住了,脾气爆的直接跳了出来朝王御史开吼。
“姓王的,我督察院也是有规矩的,结党营私这事儿是你想弹劾就弹劾的吗?证据呢?你向我和右督御史汇报了吗?你就等着收拾东西滚蛋吧!”
神清气慡地吼完,看着王御史蔫得跟只死咸鱼似的,左督御史方向徒琛行礼。
“陛下,臣保证今天的事儿绝没有下次!”
知道这是心腹在为自己立威,徒琛也不想为难忠臣,挥挥手就让他退了回去。
忠顺亲王徒绍和徒琛那是铁打的兄弟qíng,他最见不得皇兄被人为难,且贾瑜那小团子确是个人才,当即晃dàng到殿中间的位置,朗声说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整个天下都是皇兄的,难道皇上连送个孩子进国子监的事儿也要你们cha手?大逆不道了吧!”
“臣惶恐~”
“皇上,臣绝无此意!”
“皇上明鉴啊!”
……
一时之间畏惧之言纷起云涌,当初附议王御史的众人生怕忠顺亲王这顶蔑视皇上不忠不义的大帽子扣在自己头上。
忠顺亲王和皇上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下朝路上,贾赦和兵部一众弟兄成群结队的挤了王御史一行人。
“贾恩侯,这可是皇宫,你可别以为人多势众就能嚣张。”王御史是个文官,潜意识里看不起武将一方面又惧怕身qiáng力壮的武将。
“嚣张?你以为这就叫仗势欺人?你一大老爷们在朝上欺负我儿子怎么不说仗势欺人?王御史未免太看得起自己了,欺负你可用不着那么多人,老子一个足够了!”
贾赦一边撂着狠话一边粗bào地拽着王御史的朝服衣领,不费chuī灰之力就把王御史拎小jī仔似的拎起来了,这轻狂样儿简直帅爆。
兵部兄弟纷纷夸赞起贾赦,恩侯是条汉子!爷们儿!
武力值高,相貌俊,人也随和,敢为家人出头,这样的人到哪儿都是香饽饽。
厉害了,我的大赦赦!
神采飞扬的贾赦牵着同样神采飞扬的贾小瑜一起回了家。
明天就要正式去上书房报到了,以后也不能天天回家吃饭,贾小瑜和贾赦的心qíng是同款伤感的。
贾琏一本正经地拉着弟弟的小手讲述国子监的一些规矩,不住地嘱咐贾小瑜和别人友好相处,闹矛盾了就去外书房找哥哥。
没错!贾琏就是这么一个贴心的好哥哥!贾瑜幸福地烦恼着。
自家哥哥也在国子监上学,自从前些年父亲把国子监的名额给了哥哥后,老太太和二婶一家看到他们也不理睬,平时能晾着就晾着。贾小瑜愤愤不平地想着,琏二哥值得最好的,凭什么父亲的名额一定要给珠大哥哥?其实珠大哥哥人也挺好的,就是摊上了那么多奇葩家人。
又跑到邢夫人的怀中撒了一会子娇,贾瑜才颠颠儿的回屋休息。
躺回chuáng上又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贾瑜想到了贾宝玉。
三岁半的贾宝玉已经能清晰的吐字了,看见自己也会叫哥哥,虽然这可能是因为自己长得俊俏。但白白胖胖的贾宝玉其实挺讨人喜欢的,也难怪原著中贾母那么疼他。
贾瑜承认,人和人之间真的得看缘分,若论相貌,自己长得绝对比贾宝玉有气质,但事实上,贾母对他还没有对待琏二哥慈祥。
提到贾宝玉,又不得不想起另一件事儿。
前几天自己路过京城西边的一条巷子口,小贩在街头吆喝驴打滚,贾瑜在首都上学时偶尔吃几次,香甜软糯 ,那滋味儿忘都忘不了。当时的驴打滚只有一家老式的点心铺做得好吃,但特别贵,所以在贾瑜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道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