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人每一个都和自己一样,都是犯了罪的小姐、嫔妃,准确点说,自己在这庙里算不得出众,无论是颜值出身亦或是所犯下的罪过,元chūn一边挑着水一边默默思考着。
她已经习惯了,除了最初几天,她又打又闹又撒泼,还拿大伯贾赦来威胁管辖自己的老尼姑,可老尼姑怎么说的来着,“贾元chūn,你现在可不是什么荣国府的大小姐了,你是戴罪之身,你要为自己犯下的罪过赎罪!还有,这里还有不少后宫妃子呢,她们可没有你这么嚣张!”
老尼姑笑得很平静,似是见惯了这类场面,迟疑了半拍的贾元chūn决定还是得适应,她大伯官职再大那也大不过皇帝啊!
在迟疑的同时,她也想明白了一件事,不是他大伯和父亲不来救她,而是他们恐怕已经知晓了祖母和母亲死去的真相,贾元chūn打了个大大的寒战,这,不怪自己啊!
贾元chūn很痛苦,她很怀念尚在闺阁中的日子,这个庙里的人都是排外的,也是拉帮结派的,后来的自己显然哪一派都不属于,所以理所当然地被几乎所有人排斥。每天都吃着剩菜剩饭的贾元chūn思想也在不断深化,她明白了一件最重要的事,且不说她的母亲会不会把她供出来,就算供出来她也是不知qíng的,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事啊!
尔后,贾元chūn又想起了几年前被父亲驱逐出府的大哥,他大概也是如自己这般落寞吧,可自己终究没有去送他,自己当时在想什么,对了,是怕父亲因为自己去送大哥而讨厌自己。所以自己抛却了十几年的手足之qíng,硬是装得无事人一般。
所以,这算报应么?
一念之差,却是天差地别,有一瞬间贾元chūn很想用绳子把自己勒死,尚怀一丝渴望的心总算是死了。
寻死的念头不过一刹那,但活着已经成了贾元chūn最大的奢望,自己得活得长长久久,别人越希望自己死自己反而越不能屈服,她的眼里闪过一丝不甘,凭什么?
日复一日的挑水、砍柴、烧火、做饭还有洗衣服,元chūn看着手上的茧子一个接一个如雨后chūn笋般冒出,心头发痛,又若无其事地继续gān活,她得把最勤勉的一面展现出来,这需要的是长期的劳动与牺牲,非一日之寒。
贾元chūn似是有了变化,却又像没什么变化。
但管理她们的老尼姑却是越来越欣赏贾元chūn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开辟了自己的小派别的贾元chūn在庙里过得越来越好。
她不像王夫人对诗词书经一窍不通,在一众罪人中她的才华渐渐显露头角,一手簪花小楷栩栩如生不说,诗词歌赋更是样样jīng通,现在就连佛经也背得七七八八了,这让几个老尼姑皆很心悦。
贾元chūn不愧是贾母和王夫人花了大力气一手培养出来的,她要是想讨好一个人,很难失败,这么好的贾元chūn让几个老尼姑惋惜得不得了,不免又更加重视她,就连庙里的开支账目也会jiāo给她处理。
于是,讨好的人也愈来愈多……
多年后,一阵微风拂过,贾元chūn沉静地带着弟子站在庙外,今天有新人来呢!
一如往昔。
————————
赵姨娘已经快要把头皮挠破了,怎么办?自己的爹娘都快跪着恳求自己了,当然是拿出一笔银子把两个哥哥赎回来啊!
怎么说爹娘把自己拉扯大,还把自己送进了荣国府,要不然哪有今天的自己……
“姐,他们又来咱们家要钱?”
初长成半大少年人的贾环用着一种肯定的语气问贾探chūn,两姐弟偷偷摸摸地伸着头窥探,一见到赵老头夫妻俩贾环就知道是来打秋风的了,更何况探chūn比他更聪明呢,她的内心已是百转千回。
“嘘,咱们去外面说。”
拉着弟弟,探chūn蹑手蹑脚地绕到了小花园的一处偏僻地。
“姐,他们总是这样,咱家迟早会被败光的。”
“那你能让娘不给他们钱?”探chūn的一句反问让贾环说不出话来。
“据我推测,借了这笔银子,咱家满打满算也就还剩三百多两银子。”
探chūn从小在这方面就很jīng明,哪怕赵姨娘长了自家闺女那么多岁也不如探chūn机灵。
姐弟俩商议得有模有样,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赵姨娘会傻到把宅子的房契也给了赵老头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