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沥川同人)再见沥川,亦是诀别?(续遇见王沥川)_作者:带雪(27)

2017-12-17 带雪

  沥川问:“老先生,你是一个人住吗?”

  龚老先生点点头,说:“是啊!原来我和老伴儿两个人,我们没有孩子。后来老伴儿去世了,就剩我自己了。不过,我还有个侄子,经常来看我。”

  沥川接着问:“您的年纪越来越大了,一个人生活,没有人照顾你,为什么不去养老院住呢?那里有专业的看护人员。”

  老先生问沥川:“年轻人,你不是本地人吧?”

  沥川摇摇头,回答:“不是。我是在苏黎世长大的,但是我很喜欢中国文化,我爷爷从小就要求我们说中文。”

  老先生笑着说:“也难怪你不理解。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传统,都是在家养老,和家人、孩子们在一起。即使亲人不在了,家里也有亲人的气息,有熟悉的感觉,比在陌生的环境孤独终老要好。”

  老人说到这儿有些伤感。沥川非常理解的老人的想法,自从生病这些年,家人一直在他身边支持着自己,是他活下来最大的动力。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年轻人都出去工作了,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甚至陌生的国家。独自生活的老人越来越多了,这些老年人必须有人照顾才行,所以社区化养老是趋势。

  沥川突然意识到,在中国,社区化养老不仅仅是把老人集中的一个住处来照顾那么简单,更是几千年来养老思想的转变,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过程。沥川细细的体会着老先生的话,今天出来真的是给沥川带来一次思想的洗礼,之前他把这次JV项目的设计想的有点简单了。

  小秋和沥川在老先生家又坐了一会儿就告辞离开了。

  出了院子门,小秋问沥川:“沥川,感觉累了吗?”

  沥川回答:“还不累,我们再走一走!”

  “好吧!”小秋挽着沥川手臂,两个人又看了几个社区,和老人们一起聊天。老人们的想法和龚老先生都是一样的,觉得养老院陌生、冰冷、凄凉,没有家的温暖,只有被儿女抛弃的人才去那里。他们宁愿做在家做空巢老人,也不愿意去那里住。

  ☆、沥川复查结果异常

  第十三章 沥川复查结果异常

  在外面溜达了一天,沥川和小秋回的家里,两个人正瘫坐在沙发上休息。沥川接到了龚医生打来的电话,要沥川周一去医院复查。

  小秋坚持要陪沥川一起去检查,因为下周起,就要正式开始准备JV项目的竞标设计和文件了,大概需要三个月,这期间的工作量相当大,小秋想要了解沥川的身体能否负担得起繁重的工作。

  沥川当然拗不过小秋。周一早上,小秋陪沥川来到医院,见到龚医生。龚医生还记得小秋,见到他们两个在一起了,很是为他们开心。龚医生早就准备好了需要检查的单子。小秋陪着沥川一项一项的检查,忙了一个上午,终于做完了全部检查。

  沥川和小秋拿着检查结果来到龚医生的办公室。龚医生认真看着这些检查结果。

  过了一会儿,龚医生对沥川说:“沥川,从今天出来的检查结果看,一切还算正常,不过最终结果还要一周后,等所有结果都出来才可以判定。你还是要注意休息,按时吃药,不要太劳累,更不能喝酒,做剧烈运动。”

  “谢谢龚伯伯!”沥川和小秋听了龚医生的话,都松了一口气。

  回来的路上,沥川对小秋说:“我就说没事嘛,你不要担心了。”

  小秋说:“我当然要亲自来才知道,你会告诉我所有的消息吗?总是报喜不报忧的。”

  沥川故意装听不懂:“啊?报什么?我只想抱着你。”

  小秋轻轻打了沥川一下,笑着说:“讨厌,好好开车啦。”

  沥川送小秋回到家里,然后到公司上班。

  下午,JV项目召开招标文件分析会。会上,很多人发言,有的说楼层要高,这样能容纳更多的人;有人说,配套设施要齐全,方便老人的日常生活;有人说,绿化面积要大,环境好。

  沥川听了大家的发言,突然提了一个问题:“有人知道老人的想法吗?老人喜欢住在什么样的地方?有什么样的习惯?老人为什么宁愿在家死去没人知道,也不愿意去养老院吗?”

  沥川的这一席话,会议室一下子安静了。沥川接着说:“设计出硬件和配套实施一流的社区,对于很多设计公司都不是什么难事。但是设计出一个老人愿意去住的老年社区,我们首先要了解老年人的想法。今天会议先开到这里,给大家两天时间重新整理思路,周三下午,我们再开会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