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黛玉如此,凤墨只得罢了,命人来燃放,自己挽了黛玉,躲到了一边。
一时烟花绽放天空中,璀璨光华,令人应接不暇,凤墨搂着黛玉给她介绍:“娘子,这个叫大鹏腾空,那个叫龙飞凤舞,这一个叫彩色变珠。”
黛玉见那烟花如jú花般绽放,或如蜜蜂般盘旋飞行,竟是比荣府里燃放的还要有趣,一时倒看住了。掩着耳朵,连看边笑。
燃放了好一会,凤墨兴致不减,便提议要带黛玉出门看灯。黛玉微微犹豫了一下,欣然应允。
元宵佳节,本就该热热闹闹的,自己自来到茜香,平时没事可是从不出府门的,好容易上次出去一趟还与人结了怨,心里颇为后悔。今日有凤墨在,不如趁此机会,也出去逛逛。几个人闻听也是惊喜异常。
一时来到大街上,见大街小巷另有一番热闹景象。
家家门前缚起山棚,摆放五色屏风pào灯,四边都挂着名人书画,并奇异古董玩器之物;整个帝都内外通明,遥望如银山火树,兰麝伽南馥郁氤氲。
此时人们早早地吃罢晚饭,打着自己最喜爱的各色灯笼,涌上大街。各色的长灯,短灯,圆灯,方灯不必说了,更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别开生面的花灯,如狮子绣球灯、双龙戏凤、孔雀开屏、童子拜佛、观音送子等,真是数不胜数。整个帝都,成了灯的海洋!
紫鹃几个人也跟着凑热闹,每人手里提着一个灯笼。明晃晃光灿灿地跟在二人后面。
一路上应接不暇,梅四个是跟着凤墨已经对此见怪不怪的了,因为每年如此。紫雪二人却和黛玉一样,没出过深闺,虽每年在荣府看灯赏花,但毕竟只限于一个园子,也没见过如此多的游人,更觉新鲜不已。
游人彻夜不息,熙熙攘攘,看qíng形比圣朝犹甚。各个店铺粉饰一新,哪个不要争奇睹胜?均夜不闭户,门前设着各色彩灯,有的则为了吸引人们,设了很多的灯迷和彩头,让众人猜。
尤其是帝都那条古清河畔的得月楼旁,更是搭起一座鳌山,上面盘红huáng纸龙两条,每片鳞甲上点灯一盏,口喷净水。
桥河内周围上下,点灯不计其数。真的到了烈火烹油,盛极难断的地步了。
时已二更,逛灯市的人却是越来越多,几乎到了摩肩接踵的地步。
人cháo中淌着几个俏丽的少女,其中一个身材袅娜,披着一件白色狐裘,容貌秀美,一双水眸顾盼间潋滟生波,头上并未戴钗珥,却一看便知是大户人家的眷属。天然的一种贵气,说不出的想叫人亲近又不敢亲近。
她的身畔,是一个卓然男子,身材欣长,神qíng随意,一双长眸总是半阖着,但细看便会发觉那双长眸中,掩藏着一丝的jīng光和犀利。
其他几个俏丽的少女前后左右围着她,也均是天生丽质,明眸皓齿,几个人随着人cháo不由自主地向前。
这一群人正是出来逛灯的逍遥王凤墨和他的王妃黛玉,二人带着贴身的丫鬟和护卫,出府观灯赏玩。
因街上游人甚众,几个人便被人cháo拥着只得往前走,信步行来,慢慢地来到翠云楼。
翠云楼前也扎起一座鳌山,上面盘着一条白龙,四面灯火,不计其数。
原来这座酒楼,号称帝都第一。上有三檐滴水,雕梁绣柱,造得极好。楼上楼下,有百十处阁子,终朝鼓乐喧天,每日笙歌聒耳。此时更是人语喧哗,热闹之至。
这一路行来,边看烟花边赏灯,感受着身边人们的热闹喧嚷,别有一番意趣。
行到此处,人流缓了些,黛玉觉得稍微松了口气,见楼前设着一座巨大的绣花球灯,煞是有趣,凤墨长眸闪亮:“娘子想猜灯迷吗?”
黛玉便看那灯,却是一盏绣球灯,八面屏风,每一面各是一首灯谜诗。此时围观着许多人,正在那里指指点点地,有的一面念诵一面凝眉思索,有的则摇摇头,表示作罢。
旁边设有一案,一个管事模样的人正领着几个小厮侍候着,见众人均猜不中,便笑道:“各位,今晚翠云楼的灯谜,到现在可是还没有人位能猜中的,彩头可是很丰厚的啊。大家动动脑筋罢,不然这彩头可是可惜了!”众人纷纷摇头。
黛玉水眸含笑,此时起了好胜之心,便笑向凤墨道:“墨儿,看,这里有灯谜,不知是什么彩头,我们来猜猜看!猜完了我们便在此歇息一会罢。”
凤墨细长的手指轻轻转动,黛玉便仔细地看那谜面: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