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是我们不会骑马啊!”
“大人他们也是坐马车走的,我们尽快动身,就算追不上他们,应该也不会耽误太多时间。”
“可是……我们两个姑娘独自出行……”
牛雪卿知道,公孙舞毕竟是个北宋的姑娘,定然有顾虑,于是道:“没关系,你不放心的话,我自己去就好了。”
公孙舞想了想道:“那总还是两个人好一些,我们一同去吧。”
“好。”
牛雪卿、公孙舞二人一路赶到舒州,到驿馆寻到了开封七子。听说两个姑娘自己前来,公孙策好一番说教,自然不会答应她们再自己回去,便让她们暂住驿馆,等案qíng结束再一道回去。
而开封七子这边的案qíng,似乎陷入了焦灼。
牛雪卿不方便参与案qíng,但公孙舞是公孙策的女儿,公孙策有时会同她说说案qíng。公孙舞信任牛雪卿,有时便会同她说起。
牛雪卿从公孙舞处得知,如今人证物证具备,可问题在于,唯一的证人不肯作证。
“爹说,人证是主使的门客,念其知遇之恩,无论如何不肯作证,他们现在十分苦恼。”
“大人和先生可劝说过?”
“劝过,可是无甚效果。”
虽然重大刑案,牛雪卿没有机会参与,但一些家长里短的事qíng,牛雪卿还是看过一些。古人相较现代人说话婉约,开封七子劝人的方式,实在是让牛雪卿不敢恭维。他们往往会绕很大的一个圈子,讲一些大道理,不清楚案犯真正的心结在哪里,不能设身处地,更不能一针见血。他们往往说得很含蓄,不能给人足够的心灵震慑,甚至,如果是没读过什么书、没什么见识的小老百姓,甚至都不大能搞清楚他们究竟想表达什么。
这是古人的通病,古代读书人长期习惯于中庸之道,不擅长用直击心灵的方式,短期之内很难有所改变。可牛雪卿不同,作为现代人,她说话的方式便要直接许多。而且牛雪卿自小擅长辩论,口才很好,没少做过劝人的事qíng,对此也算擅长。
“舞儿,我想问你一下,我不了解案qíng,依你看,案犯是有苦衷,还是真的是个恶人?”
“我见过嫌犯一次,他眼神诡谲,做事更是连孀妻弱子都不放过,应该不会是个好人。”
“舞儿,我想试试去劝劝证人,也许可以?”
“对啊,在开封府,你也有几次一针见血地说服盗贼恶霸安心伏法,说不定可以试试?”
“只是……我不知道自己参与案qíng是否合适?”
“爹爹既然告诉你他们的行踪,就说明他们是信任你的。我们去问问爹和大人,他们应当会准许的。”
“嗯。”
公孙舞领着牛雪卿寻到包拯与公孙策,他们商量过后,将前因后果告知了牛雪卿。
舒州有位王爷,名唤赵汜。不久前,当地官员向皇帝密报,赵汜大量收集钱财,不知意yù为何,还附上了敛财账册。因为事关重大,皇帝便派最信任的包拯去探查此事。因为涉及皇家,又可能牵扯到谋反大罪,包拯被要求对外保密。还未及出发,舒州又传来消息,说是赵汜似乎得到消息,已yù做准备。可此事只有开封府众人知道,于是包拯怀疑开封府有赵汜的眼线,所以改变计划,先将行程搁置,一个月后再拿着皇帝的密旨谎称去huáng州办其他的案子,再直接到舒州,杀赵汜一个措手不及。
现在,他们已经找到了能证明赵汜谋反的人证,是赵汜的门客,偶然听到赵汜与人密谋谋反事宜。如今,涉案的人除了赵汜都已被灭口。能够作为人证的,唯有这个门客。
因为公孙策和包拯还有些事qíng要做,便由展昭带着牛雪卿去劝说人证。
展昭有些担忧,这样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能够说服人证吗?
牛雪卿心里也不大有把握,毕竟,一针见血的说话方式,不是对每个人都有效的。
展昭领着牛雪卿到偏厅,已有个青年等在那里,拧着眉头沉思着什么。
“展大人。”
“李先生。”
“展大人请我前来,想必还是为了同样的事。您不必费心了,我什么都不知道。”
“你确定,王爷所带给你的,是恩qíng吗?”牛雪卿突兀的一句话,让李杲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