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封建社会,机会不均等,百姓很容易觉得世道不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于是便捡软柿子捏了。想在生产力、知识水平有限的古代,靠官府消灭全部的地头蛇,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老百姓的事,得让老百姓自己管。官府要做的,是平衡,得让最大的地头蛇也有所忌惮。
“这么多年,官府和虎头帮一直能维持着平衡。虎头帮只收钱,不伤人,还能管制着恶霸,知府大人也算是做的不错了。可没想到死者却撞见了他们的老巢。官府可以不查,有人报案却不能不管,他们这才起了杀心。可是他们犯了命案,官府就不能再坐视不理了。包大人刚直不阿,眼里自是揉不得沙子,容不得官府和地头蛇同流合污的事,自然气恼。正是因为他这份刚直,才能被奉为青天,开封府才没有地头蛇。只是,这是他从前费时费力震慑四方的结果,不是每一州府都有这个能力和资本。比起将官府损耗的入不敷出,与地头蛇形成平衡也未必不是一种解决方法。”
展昭赞许地看着牛雪卿,她的确聪慧细致,能将官场利益平衡看得这样透彻。
“所以我觉得,很多时候,比起包大人的行事方法,也许知府大人的做法更适用于大多数时候。”
“那你为什么,还要选择帮助包大人办案呢?”展昭问道。
“原因有三个。”牛雪卿笑着道。
“哪三个?”
“第一,包大人做事,同知府大人的出发点不同。知府大人是为了做好应天知府的工作,包大人则是真正为了天下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第二,这世间除了平衡者,还有破坏者、正义者。也正因为三者兼有,世道才不会乱。也就是说,正义者还是被需要的。比起为人唾骂的破坏者、中庸之道的平衡者,我更愿意做为民谋福的正义者。嗯……我的意思是,从大局角度来讲,相比正义,的确是将损失降到最小的平衡更为合适。可是从我自身角度来讲,我当然还是更愿意做一个正义的人。你可以理解为,道理我懂,只是放到自己身上,就又不同了。这两者其实都没什么问题。平衡者于短期有利,不会出乱子。正义者短期内比不上平衡者,可往大了看,若是人人都是正义者,那边不仅仅是不会出乱子,而是国家兴旺,一片繁荣了。至于短期还是长期,便看个人了。”
展昭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在这个小姑娘身上,他似乎能学到许多。
“那……第三呢?”
牛雪卿抬头看看展昭:“第三,是因为你在这里啊。”
昨晚与展昭一时冲动探讨官匪平衡的问题,牛雪卿有点后悔。她的言论,会不会让展昭觉得,她是个没有正义感的人?
不过,从早饭时展昭对她赞许的神qíng来看,应该是没这么觉得的吧。
展昭是江湖人,对于地头蛇和官府如何周旋那些事,他知道的自然比包拯要多。对于这件事,他同牛雪卿的想法是差不多的。知府能够平衡官匪之间,将总损失降到最低,不能说他做的有什么不对。可这样一来,总还是有百姓要受苦。他自己也有些乱,究竟是该选择简单易行的平衡,还是劳民伤财的正义?
牛雪卿的话给了他启发,平衡是为了现在,正义是为了将来。现在和将来同样重要,所以选择哪一个,都是正确的。
吃过早饭,便又要开始查案子了。
包大人的目标,是摧毁整个虎头帮。可是现有的证词,仅仅是能够证明虎头帮的首领教唆杀人,不足以将整个虎头帮瓦解。只要首领揽罪,虎头帮就不过只是一个江湖帮派而已,根本没有理由让其解散。
但听说,虎头帮所有的成员名单及收受的保护费数目都记于一本账册之上,若能找到那本账册,便能够定罪了。
接下来的事qíng,便是兵分两路,包拯和公孙策负责审问犯人账册去处,其他人负责打听、搜查相册在哪儿。
当然,这暂时,又和牛雪卿没什么关系了。
闲来无事的日子,牛雪卿就每日上街找个茶楼,要盘点心,听听评书,日子也挺悠闲。城里的段子听腻了,便上稍远些的城郊找茶楼听段子。
这一日,牛雪卿刚吃上点心,官兵就闯了进来,为首的是展昭。
“展大人?!”一切发生的太快,牛雪卿还没搞清楚发生了什么。
见到牛雪卿在这里,展昭也很惊讶,但顾不上管她,便与店中之人搏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