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过别后,黛玉、湘云、探chūn、惜chūn各自回院,凤姐送邢夫人过府,才领巧姐回去,宝钗带了香菱与莺儿回薛府。
宝钗三个女子行在通亮却少人迹的院子里,秋风飒飒之中似又听到若有若无的哭泣声,香菱与莺儿对望无语,转眼看宝钗镇定从容,面色不变,可她脚下却加快了步子,二人也加快脚步跟上,进了薛府心才落地。
次日,正是宴请宾客的正日子,一早黛玉、湘云到贾母处请安回来,一路见府里人更加忙碌,薛姨妈带着莺儿与香菱来来往往于大观园与府里之间,把宴会的用品,jī、鸭、鱼、ròu、鲜、果、蔬菜,一应俱全送过来。连王夫人也出了房门,与王熙凤坐在厅里,指挥着下人做事,听着下人回报。
独不见宝钗的人影。
不该宝钗多说多做的,宝钗自然不会冒冒失失地说与做,而这等本是宝钗忙了多日,只为今晚的场面,怎么会少了她?黛玉与湘云两双妙目相望,心中狐疑,想是有什么更重要的事拌住了。
到了晚上,来贺升迁的人陆陆续续到来,贾府门前车、马、轿不绝,来客拱手笑脸寒喧,递上礼单。
贾母便在大观园里宴请女眷,那些官员自有贾政在前厅招待。
自上次抄检之后,大观园渐渐冷清,如今因二老爷加官进爵,复又热闹起,竟如当年元妃省亲般隆盛。园子里屏开鸾凤,褥设芙蓉,人声语喧,下人、仆妇们来来往往,戏台上管弦作响。而王夫人竟请来了乐坊艺人,十二个身姿曼妙,纱衣舞动的女子,各执丝弦管乐,轻轻缓缓弹奏起来,悠悠扬扬的飘dàng在贾府,穿衢越巷,倒引街人驻足议论,脸生羡慕。
真是筵开玳瑁,宴席上一道道菜上来,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山珍海味,一应俱全,吃罢听戏,上来茶水、水果,好不热闹。
当然,并不全是薛家所供,薛家也不过占了十分之一罢了。自从宝钗的亲事有了信儿后,薛姨妈便不露痕迹地减少了供给,大半是贾家管家采办来的。
黛玉本是疏懒之人,喜欢清静,这等送往迎来、人前表现的jiāo际场面,最不愿靠前面,人多时越发显得寂寞,孤清,因而黛玉没有出房,湘云姐妹也因着贾母没有发话,便都是留在房内,探chūn、惜chūn聚在潇湘馆里与黛玉、湘云说笑闲话。
不久,香菱进来,见四位姑娘都在,道:“可巧几位姑娘都在,我才写了首诗,要姑娘们帮我看看,我自己读着不顺,却看不知哪里不妥。”
第42章 薛府探病
老太太房里,众姐妹及王熙凤言笑之间,不动声色地撇清黛玉、湘云曾见过宝钗之事,便在王夫人面前脱了弄坏念珠之事,宝钗含糊答过,王夫人却是若有所思。
次日晚,贾府里开宴席宴请宾客。黛玉懒于应酬之事,湘云姐妹因着贾母没有发话,便都是留在房内,探chūn、惜chūn聚在潇湘馆里与黛玉、湘云说笑闲话、写字、下棋,打发时光。
却听门外香菱隐忍的声音道:“林姑娘。”
紫鹃起身出来,笑着挑珠帘让进香菱,按她坐下。见香菱贤惠、端雅、清丽,人却越发清瘦,几不担衣,脸上忧郁,那样一种隐忍、退怯的神qíng,似长在了脸上一般,心下摇头,忙出去端茶果、点心,准备进来添上。
香菱坐下来,见四位姑娘都在,轻声道:“可巧几位姑娘都在,我才写了首诗,要姑娘们帮我看看,我自己读着不顺,却看不出哪里不妥。”
探chūn笑道:“才说要开诗社,这不就来个了诗痴。”
香菱露出若有若无的笑容,向袖里取诗稿。
这边紫鹃端着果盘前脚进屋,不期宝玉跟在紫鹃身后,探头伸手向果盘里拿了块切好的水果,放在嘴里,边咀嚼,边嚷道:“闷死我了,好容易抽空出来喘口气。”
人从紫娟身后走进来,笑道:“林妹妹、云妹妹,三妹妹、四妹妹你们都在啊。”
黛玉淡淡一笑,一丝清傲,淡淡的疏离神qíng,乍一见,让人有拒人千里的感觉,其实,只有接触她的人,了解她的人,才能感受到她的发自心底的真诚与温暖。
宝玉目光暗窥黛玉,见黛玉飘逸、淡然的模样,似乎并不知道昨日之事,心里安然,却有一丝愧疚。
湘云扬头笑道:“二哥哥,你去哪里了?两天没过来了,弄到什么好东西没有。”
宝玉坐下道:“没有,昨儿上午出了趟门,下午会北静少王爷,晚上从老祖宗那里出来也晚了,今天一早就被老爷叫去迎客人进门,直到现在,连喘气的功夫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