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羽花事(东华凤九)_作者:月笼寒香(105)

2017-12-11 月笼寒香

  “的确。”东华也笑了。

  这时候,远处一座山像是被什么给包住了,“这不是……师兄的那身破衣裳吗?”

  道济在山上选了百株大树,然后将砍下的树让人投入长江,木头又沿着长江水流入东海,本来也是很顺利,只是快要到钱塘江的时候,出了问题。大量的木头被拦在了钱塘江的关口,几个官兵直嚷嚷着说要抽税,这些人仗着是公家的官职,总是各种征收税目,不少商家和旅人都吃过他们的亏。

  “这钱塘江又不是你家的,凭什么要抽我税?”

  一个官兵振振有词的,“和尚呀,山是皇上的山,水是皇上的水,随便什么货物经过水面上都规定要抽税。”

  道济听了,笑呵呵的,“哦,原来如此!从水面上过要抽税,那么从水底下过要不要抽税呢?”破了dòng的扇面意有所指地点了点江面。

  那几个官兵哈哈大笑,都觉得他这话是疯话,当下便许诺道:“和尚,连三岁的娃儿都知道,这木头是只会浮不能沉。你若是有本事,能叫木头沉到水底去,我就不抽你的税!”

  道济胸有成竹地走向一旁,“小师妹,可否借你头上簪子一用?”

  “啊?”凤九不明所以,这时候不应该想办法料理那几个难缠又蛮横的官兵吗?

  “这千年水沉木,是个刀枪不入、水火不侵的神物。和尚是想让这个宝贝,领着我化缘得来的木头去到净慈寺呢!”道济一五一十地解释,看样子,他这师妹不知道啊。

  “千年水沉木?”凤九看向东华,却见他点了点头,“没错。”

  凤九原以为,这簪子的木料只是好看而已,谁知道,会如此的大有来头。那他给她木簪的本意,也是想要保护她咯。她在心底暗笑,随后将发簪取下,递给道济,让他去吓唬那些仗势欺人的官兵们去了。

  再看另一边,这净慈寺里的和尚,自打道济走后,便是翘首以盼地足等了三日,这老方丈心里头是越来越急。就在这时候,道济从外面奔了进来,他不顾形象地大叫大嚷道:“木头到啦!木头到啦!”

  老方丈慌忙出来,朝南屏山的大路上看了看 ,却发现什么也没有。道济一把拉住他,“主持方丈,快跟我来!快跟我来!”

  他们三脚两步的,奔到伙房前,也就是那口醒心井的旁边。老方丈朝井内一看,心中一喜。果然!有根又粗又大的木头,正在在水面上一冒一冒的,他急忙叫和尚们在井上搭架子,再安上辘轳,好吊出井里的木头。

  这一来,轰动了所有和尚,大家一齐动手。他们吊呀,吊呀,从这口井里,吊起一根又一根、一根又一根,整整吊了两天。

  第三天,东华、凤九来的时候,和尚们刚好吊到了第九十九根木头,也不知是哪一个木匠说了声:“够啦!”道济便以目光示意凤九取回那一支水沉木发簪。

  “你确定?”凤九指了指醒心井,这里头明明还有一根啊!

  道济笑了笑,“师妹,你就只管取回那簪子吧。”

  “哦。”凤九挥了挥手,转眼间,乌色的发簪已然出现在掌心,gān燥而又清慡,完全不像是在水中泡了三天的样子。

  凤九看向东华,将簪子给他,笑靥如花,“妾身手笨,就有劳夫君了。”

  东华唇角微勾,轻轻将木簪cha入云鬓,“好了。”

  至于醒心井,那根才探出水面的木头,就此搁住。不论后来众人怎么使劲,也拉不动半分了。造净慈寺时,大家量来算去,刚好就少一根正梁。最后,这正梁,还是道济利用刨花和木屑捏出来的,所以凹凹凸凸的,跟别的寺院正梁很不相同。

  作者有话要说:  凤羽,莲瓣兰矮糙新种。网上可以搜“大唐凤羽”,不过这名字是养兰人自己取的。反正就是是兰花里很珍贵的一个品种就对了。

  佛铃,这里作者把它定义为红花铃兰。百度百科里面红花铃兰的配图是淡紫色的,也不知道是谬误还是如何。需要指出的是,铃兰非兰,其又名君影糙、山谷百合,风铃糙,是铃兰属中唯一的种。

  私以为,君影糙这个叫法很是霸气侧漏。孔曰: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

  原本定在植树节发的第二十八章,刚码好就发上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