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师名圆观,居慧林,与洛京守李源为友,约往蜀山峨嵋礼普贤大士。
师yù行斜谷之道,源yù泝(泝,同溯,逆水而行)峡。师不可,源qiáng之,乃行。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婴汲水,师见而泣曰:“吾始不yù行此道者,为是也,彼孕我已三年,今见之不可逃矣,三日浴儿时,顾公临门,我以一笑为信。十二年后,钱唐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言讫而化。妇既rǔ儿,源往视之,果笑,寻即回舟。
如期至天竺,当中秋月下,闻葛洪井畔有牧儿扣角而歌曰:“三生石上旧jīng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xing长存。”源知是师,乃趋前曰:“泽公健否?”
儿曰:“李公真信士也,我与君殊途,切勿相近,唯以勤修勉之。”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yù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寻已遍,yù回烟棹上瞿塘。”遂去,莫如所之。
百度百科:
这个故事最早见于唐人袁郊《甘泽谣·圆观》,僧人的名字叫圆观,而非圆泽。亦见于《西湖梦寻·三生石》和清初古吴墨làng子《西湖佳话·三生石迹》。宋朝文学家苏东坡的《僧圆泽传》流传最广,也题刻于西湖三生石上。林清玄亦作《三生石上旧jīng魂》,根据的就是苏东坡的版本。
后来,这个本为须眉友qíng的美妙故事,经《红楼梦》改造,成了“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糙一株……受天地jīng华……雨露滋养……修成个女体”,演绎不折不扣的爱qíng绝唱,三生石也就成了姻缘的象征,也即是前生、今生及来生的幸福姻缘!
———————————————杭州三生石之传说———————————————
作者有话要说: 至于这说书人如何将这故事jīng彩万分地娓娓道来,作者便不再赘述。这里呢,也就是科普一下杭州的那块近日来被各种摧残的三生石。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查阅一下,我没有提到的,又或者有谬误的,也欢迎各位做出指正。
大家还是应该好好的爱护文物啊,刻画涂抹之类所造成的损害,简直是灭顶之灾啊。对美好姻缘的渴求,凭的是真心,若是简单地寄希望于一块石头就能成事,那我建议不如将这石头复制个千万份,分送到家家户户,这样子,大家就都能幸福美满啦。
☆、第二十七章
“其实,若将此二人间的友qíng解释为爱qíng,也未为不可啊。”凤九支着下巴,“苦于为世俗的眼光所不容,所以选择两不相见。哎……”她叹息着,做个凡人也真是不容易啊。
东华不做评价,“怕只有当事人才清楚这其中缘由。”
“我们去法镜寺吧。”凤九兴冲冲地说道。
“你是想去看那块三生石吧。”东华了然地看向她。
法镜寺并不远,一炷香左右,二人便见到了那一块承载着动人传说的石头。
凤九皱着眉头,左看看、右看看,神色失望之极,声音不满:“这什么嘛!不就是一块普通的大石头上面,写着三生石三个大字吗?”
“毕竟是凡物,是你的期望太高了。”东华倒是觉得没什么,更引人遐想的往往是传说,而不是实物。
“那只要随便找上一块石头,在上面标上三生石三个字,这三生石岂不就能能随处可见了?再加上三生石刻名便能相许三世的传说,家家户户只消多备上几块,那还不是想怎么刻,就怎么刻?若是所有人来这里刻字,这石头岂不是变得一塌糊涂、惨不忍睹了?”凤九异想天开起来,倘若家家户户都有如此的三生石,那就太有趣了。
———————————————回忆的分割线———————————————
东华轻轻推开朱红门扉,空气中弥漫着久无人居的尘味,房中的摆设依旧如故,人事已然全非。正所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chūn风。他缓缓转身,想要离开。
轻轻的,铃铛清脆的鸣响传来,顿住了东华的动作。他定下步伐,旋即转身,看见了让他朝思暮想的人。女子一身宫装,颜色比盛夏的石榴花还要明媚三分,额上凤羽与朱红的唇相映成趣,肌肤欺白胜雪,正笑意盈盈地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