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运作流畅,本来基于退休养老的钱瑾大人突如其来的又迸发了工作热qíng,竟绝口不再提告老还乡之事,而是动作麻利的将北疆可能会用到的粮糙、军饷以过去一半不到的时间全部预备完毕,甚至高瞻远瞩的提前备下了阵亡将士的抚恤金。宁珊哭笑不得,索xing他也不是怕触霉头的人,夸赞了钱瑾几句,鼓励他再接再励,领导户部再创新高。
刑部尚书也到任了,却不是原先的左右侍郎中则一人而提拔,而是湖广行省进京朝贺新君的原承天府尹。承天府辖境钟祥、荆门、京山、天门、潜江、洪湖、当阳、仙桃八市险地,虽然隶属湖广,却是出了名的穷山恶水,自古以来刁民层出,能在这地方为官五年以上而没有痛哭流涕着请旨回京的都是qiáng人。而这位前朝的承天府尹却是进士及第之后就去了当阳做知县,除了叙职没挪过窝。从七品爬到三品,在这民风彪悍的地方没缺胳膊没少腿的一呆三十年,还得了起码五回考评优等。满朝上下对这一位都充满了敬仰,就连刑部两位侍郎都对这一任命毫无意义,且积极表示很想跟新尚书学一学如何慧眼如炬的铁口直断。
兵部尚书则比较敏感,有了宁珊登基的先例,轻易没有人敢拦这个活儿,宁珊劝说无效,只得将准备荣养了的黎老将军再请出山,让他挂个名先管着。黎老将军年纪虽高,但毕竟行伍出身,身体底子比弱不禁风的文人qiáng出一座山去,虽已近七张,跃马扬刀尚且矫健,每日上个早朝简直小菜一碟。
不过老爷子一辈子没怎么摸过纸笔,一手狂糙写的自己隔天就不认识,不得已,宁珊只好给老爷子专门配齐了四名文书,各自分管一部的书面工作。老爷子本人只负责总览各地驻军的粮糙,军队的调动以及军队官员的任命的口头分派。另外兵部还新成立了一个特殊部门,里面养着一群类似谋士的半文半武官员,皆是宁珊登基以后凭借记忆,从军中各部挑选出来脑筋灵活,熟识兵书但不幸四肢不够发达,每每上阵总是跑空,打不着敌人但出谋划策信手拈来的低等杂号将军。
工部那里一直就很稳定,毕竟需要他们做的事qíng太少了,如今头等大事也不会是追建皇陵。这本来耗费巨大,但好在有前朝两皇并立时期扯皮打屁磨洋工留下的大批土方木石,无需劳民伤财的再去打造。而末代兴朝的皇陵才修了不到三分之一,皇帝就下台了。废帝全家如今都被塞在他爷爷的皇陵了,上个月终于在睡梦中长眠了的前太上皇也已经“喜迁新居”,他原本为自己准备的豪华底下寝宫被宁珊授意整改一下规制,继续修建至完工,好将宁老侯爷夫妇并他们三个儿子和宁珊的生母宁夫人的棺椁安放进去。贾赦为了不辜负自己赘婿的身份,亲自跑了两趟视察工程进展,赢得了朝上朝下的一致赞美,连民间都莫名其妙的开始歌颂太上皇和仙逝太后的qíng深似海。
礼部和吏部则无须赘述,前者一直就是酱油党,跟钦天监并称帝国双“闲”,属于那种十年八年都不一定能用一次的花瓶部门。后者则调动频繁,不好总结,而且建国初始,一应官员任免升降都是宁珊亲自安排的,吏部尚书无聊的天天在朝房里抄三字经给才开蒙的小孙子做字帖。
前朝有宁珊一力主持,开国不过半年便已经井井有条。后宫则有长公主坐镇,大批裁员之后也进入了兴利剔弊的欣欣向荣阶段,更兼人手减少,各自要分管的事务便有增多,宫女们再也没工夫成天在花园子里闲逛企图“上进”,璎华固然窃喜在心,便连黛玉都开颜三分——她实在是受不了许多宫女们在背后横眉冷对了,她又没拦着她们“出人头地”,也没准备给她们“公平竞争”,gān嘛成天盯贼似的看着她啊。
要不是姑娘家脸皮薄,黛玉简直恨不得皇帝赶紧把她嫁出去算了,和亲都行。反正现在独孤皇朝兵qiáng马壮,四海称臣,真去和亲也是被人当祖宗供着的。黛玉本xing中便有一份女子少见的豪qíng,如今地位尊贵,眼界开阔,思维也越发不受拘束,更兼有个周游列国的薛宝琴时不时讲起海外见闻,直勾的林郡主跃跃yù试,迫不及待希望有机会走出闺阁,放眼天下。
因此,当迎chūn无意间提起宁珊有意巡幸塞外顺便秋猕的时候,黛玉两眼放光,追问不休:“可定下了日子?几时动身?去往哪里?都带些什么人?”
迎chūn对于黛玉的热qíng高涨十分奇怪:“这都是前朝大人们商量的事qíng,我如何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