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之长房大爷传_作者:法式杂鱼汤(554)

  宁珊也是第一次来玄武大街,只见宽敞的街道两旁都是商铺,布庄当铺饭店茶馆应有尽有,街边的小摊上时鲜水果各式小玩意琳琅满目,叫卖声此起彼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不禁感叹道:“若能让四海之中都是这般欣欣向荣的平和生活,方才不辜负高居庙堂一回。”

  贾赦揉着腰劝道:“先莫想那么远,只看眼前,只看眼前。”

  宁珊却顺势想到了从前的帝王都爱微服私访,原来还是有些道理的,毕竟听官员们chuī捧的再歌舞升平,也不如亲眼所见。这么想着,不由道:“爹说的有道理,找个机会,还是应该亲眼到处看看的。”

  贾赦虽然不明所以,但总能听出大儿子是在夸他了,美滋滋的更加欢脱的四处介绍,恨不得把自己所知一股脑倒出来,光是早餐馆子就列了不下十家。贾琮好奇的问道:“爹,以前看你都不爱出门的,怎么对这里知道的这么详细?”

  贾赦有些怅然,叹气道:“当年我爷爷,你太爷爷还在的时候,最爱领着我往这里溜达,说是让我看看寻常百姓的生活,才能不忘本,不自傲,不会成为说着‘何不吃ròu糜’的蠢蛋。”

  宁珊接口道:“可惜你白辜负了老人家的一番苦心栽培,终究还是成了一个比那‘何不吃ròu糜’qiáng不了多少的笨蛋。”

  贾赦被埋汰的脸红,指着路边一家馄饨铺子转移话题:“这家的馄饨皮薄馅大,口感劲道,是这条街上出了名的回头店。”

  惜chūn提问:“什么叫‘回头店’?”

  贾赦解惑:“就是回头客特别多的店。”顺便自觉进一步说明道:“回头客就是吃过一回还回来找的客人,这样的客人越多,说明这家店越好吃。”

  车上的黛玉拉着迎chūn悄悄问道:“我当年上京的路上也经过过不少地方,总听人说店里坐的人越多说明店家越红火,但你看那馄饨摊上,明明就没有人嘛。可舅父……呃,我是说……又说这家很出名,这要怎么算?”

  迎chūn一面带上锥帽准备下车,一面道:“这有什么难的,爹说了这是早餐摊子,可你瞧瞧时辰,该吃的怕是早就吃过了。”

  黛玉若有所思点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他们劳动人,肯定起的更早。”这样一想,不免感叹自己还是幸运的,失了双亲,没了家产,却还能有如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悠闲日子。

  辛夷和菖蒲扶着女眷们下了马车,互相大量一看,巧姐儿年纪小,尚且不到避人的年纪。而邢夫人则是已经中年,且又嫁了人,跟着丈夫出门,便也不用遮脸。介乎于两者之间的凤姐儿则是天生胆子大,没有一般闺秀的腼腆,外加仗着今日是假扮丫鬟,便就那么抛头露面了。贾赦不大高兴,恶狠狠瞪了她一眼,宁珊却不理论,他可从来不觉得如今的礼教对女子束缚颇多有什么好的。

  馄饨摊外面多是小桌,老板一看来了这么一大家子,忙殷勤的将数张桌子并在一起,裘世安抢前一步,用自带的帕子抹gān净桌面,伺候贾赦宁珊坐下,扭头又帮惜chūn和贾琮拉开椅子。

  凤姐儿有样学样,也用帕子擦了桌椅,请邢夫人坐,又要服侍迎chūn黛玉,均被笑着躲开了。凤姐儿便带着平儿,奶娘抱着巧姐儿,另外坐了一张小桌,余下众女卫侍卫皆三三两两的围着主子们坐下,径自提高警惕。

  贾赦熟门熟路吆喝道:“按着人数舀馄饨来,要桶里热乎乎的。”

  老板一数人数,顿时乐开了花,抄起一摞大碗直奔头前儿的大桶,把碗从肩头到手心摆了一长列,右手舀起馄饨汤头挨个浇了下去,一滴不漏,且每碗都不多不少八只馄饨,看的惜chūn和贾琮目不转睛,字拍手叫好。

  碗端了过来,第一波只五碗,裘世安接过,袖管微一笼,寸长的银针无声探入碗中,静待片刻,不见变色,方放心的捧给贾赦。贾赦接了要推给宁珊,宁珊不要,自己伸手接了弟二碗,裘世安便把第三碗捧给邢夫人,邢夫人一脸遗憾的看着,只懊悔不该用过早膳,迎chūn也道自己和黛玉吃过了,惜chūn却不管,跟贾琮一人捧着一大碗,咬着馄饨吃的香甜。邢夫人看着看着也眼馋了,忍不住舀了一个来吃,满口余香,便劝迎chūn和黛玉也尝尝。两人便都尝了一个,也是赞不绝口。

  贾赦捧着大碗,连吃带吸,转眼功夫就下去半碗,再一看宁珊,居然吃完了。迎着满桌人诧异的目光,宁珊摸摸鼻子道:“过去在军中,军令不等人,都是有的吃就赶紧吃一口,习惯了,你们吃你们的,别瞧我。”在宫中端着架子也就算了,出了宫他可不想还拿腔拿调的。倒是贾赦,一贯秀气的跟谁家没出阁的大闺女似的,如今也能吃的这般凶猛,可见这家的馄饨的确对他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