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琅半夜被挖起来,坐在厅中昏昏yù睡。她是早知道的,元chūn要等快傍晚了才会到大观园。可薛姨妈和贾家众人不知道,也没人会相信元chūn直到晚上了才到。
人人都以为,他们或者离开吃个饭的时候,元chūn说不定就来了。
夜幕降临的时候,在一拨又一拨的太监之后,元chūn的轿子总算慢悠悠地到了。迎了元chūn到大观园中坐下,贾母带着王夫人等人,一一拜见,又有贾政贾赦领着贾家男丁,隔着屏风远远地拜见。每人不过说了几句话的功夫,便半个时辰过去了。
长辈都已见完,元chūn便特意招了贾宝玉林黛玉以及三chūn上前说话,问了最近吃得怎样,又问读什么书。
林黛玉乖巧地回答完便安静地坐着,微微低着头,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元chūn细细打量林黛玉的脸色,见她脸色有些发白,而身子更是弱不禁风的样子,便知自己母亲没有说错。林黛玉这样的孱弱的姑娘,怎么能做宝玉的媳妇呢!
可惜了,母亲原来看中薛家的姑娘,现今却已经定亲了。
元chūn心中感叹了一番,到底好奇,便问贾母道:“听说薛姨妈也有个姑娘,怎么没见人?”
薛姨妈忙站起来回道:“她年纪小,初见娘娘这样的贵人,怕不懂规矩冲撞了娘娘。”
元chūn便笑了笑,甚为和蔼,“无妨,都是自家姐妹,有什么可冲撞的,快叫她来我瞧瞧。”
其中一位宫女即刻领命而去,不一会便引了周琅到厅中。
先前宫中特意派了嬷嬷教导了拜见贵妃的礼仪,贾母等人都学了,周琅自然也被传去特意学习了。此时拜见元chūn,众人都看着,周琅也不怯场,按着之前学习的样子行礼,一点没有出错。
元chūn看着周琅一张小圆脸,笑意盈盈,招招手,叫她走近些说话。依旧是问了平日里吃什么玩什么,又念什么书。
周琅本就不是十几岁的小姑娘,分得清什么场合。此时元chūn问话,便收起了平日里的漫不经心,回答虽然刻意收敛小心,却止不住句句jīng简,言之有物,又透着不露痕迹的圆滑。
元chūn听了,深觉自己母亲眼光好,这么一个长得好看又会说话做事的小姑娘,且一点也不怯懦,正是一个当家主母的料子,配给宝玉再好不过了。
可现在,这么好的人选,却已经订婚了。越想越觉得可惜,元chūn的眼光便移向了贾母,微微透了些不满。
若不是贾母在其中拦着,非要把黛玉和宝玉凑在一块,母亲肯定早就把薛家姑娘定下来了,现在又何必遗憾惋惜!
贾母正笑眯眯地看着贾宝玉和林黛玉小声耳语,此时察觉到元chūn目光,便立刻回看过去,正对上元chūn笑盈盈的眼眸。
元chūn笑着道:“这些年来,多亏了老太太cao持府中,老太太实在是辛苦了,要多保重身体啊!”
听了元chūn这样关心的话,贾母自然自动不已,忙道:“不辛苦,都是老身应该做的。贵妃娘娘在宫中孤身一人,才是要多多保重啊!”
想到元chūn一人在宫中,没个亲戚扶持,步步艰难,贾母和王夫人润湿了眼眶,差点又哭出来。
不过,旁边都是太监宫女盯着,几人也知道轻重,便急忙按住眼角,又转了其他高兴的话题。
说了许久的话,看见外面各色灯笼,众人总算想起了今日是元宵节,该高高兴兴过节才是。
于是,元chūn添了些彩头,让大家猜灯谜玩。热闹了一圈,彩头都被赢光了,便有一个太监从后面转过来提醒元chūn道:“娘娘,时候不早了,该回宫了。”
一听要回宫的话,元chūn这才觉出时间悄然过去了。一时,众人默不作声,园子中静谧一片,只剩下那挂在廊下的鸟笼中,时不时鸟儿梦语啼叫。
元chūn缓缓站起来,在宫女的搀扶下,走了两步,忽又停住,细细打量了这大观园的景色。灯火阑珊映照之下,那些花糙树木分明都看不清了。
半响,她才对贾母嘱咐道:“这样的好景致,空着可惜了,叫宝玉和家中的姐妹们都搬进去住罢,别叫这园子空着荒废了。”
贾母急忙应下,看着元chūn又是不舍,又是期待。元chūn要回宫了,以后还会更好。她好了贾府也会更好。
王夫人却是已经偷偷在抹泪了,毕竟是自己的女儿,还是这么优秀的女儿。这回进宫,虽然她和贾母还偶尔可以去宫中探望,可元chūn却再不能回来贾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