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神同人)教主,你就从了吧_作者:澹台晴(14)

2017-11-28 澹台晴

  井水是地下水,含盐量和硬度都很大,而且常年yīn暗cháo湿不见天日,泡茶没有鲜慡的滋味,是最差的用水。

  更有讲究的取雨水、雪水,经过滤窖藏,多年后再拿出来泡茶,其清纯甘冽的滋味非寻常水可比。

  烧水也有讲究,陆羽的标准是“三沸”,“一沸如鱼目,二沸如涌泉,三沸似鼓làng”。

  煮水时,当出现鱼眼泡一样的气泡,并微微有声时,这是第一沸。

  待边缘像泉涌般涌出一串串连环珠时,这就是二沸如涌泉。

  当水面气泡如鼓làng翻滚时,这就是第三沸,水也无声。

  三沸之后不可再煮,再煮就不适合饮用了。

  最适宜泡茶的水就是刚煮沸起泡的水,这种水煮出来的茶“色、香、味”俱佳。

  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慢火煮。

  如果水沸腾过久,开过了头,就是所称的“水老”,这种水会使茶味的鲜慡度大打折扣。

  而未煮沸的水,还未完全烧开,则被称为“水嫩”,香味低,且茶末浮于水面,品饮不方便。

  有了好茶,煮了好水,还要好茶具相配。

  “茶具”一词汉代已经出现,到了晋代,被称之为茶器。

  唐代及以前多是饼茶,所以茶具与近代不同。

  宋代开始使用茶盏。明代饮茶推崇白瓷,器型小而jīng巧,中期以后又出现了用瓷壶和紫砂壶的风尚。清代则风行彩瓷、福州漆器等。

  陶器推崇紫砂,可塑xing、透气xing、保温xing都绝佳,而且经久耐用。北宋初期紫砂已经崛起,到了明代则大为流行。

  瓷质茶具则分青瓷、白瓷、黑瓷和彩瓷。

  青瓷以越窑为尊,陆羽称赞越窑茶具“宜于茶”。

  白瓷兼具陶和瓷的特点,釉面洁白jīng致,最能反映出茶汤的色泽,适合冲泡各类茶叶。

  黑瓷始于晚唐,鼎盛于宋代,主要是宋代流行斗茶,为黑瓷茶具崛起创造了条件。

  斗茶也称茗战,决定胜负的标准有两条:一是汤色,二是汤花。

  所谓“汤色”就是指茶汤的颜色,以纯白色为最上。

  所谓“汤花”是指茶汤倒进茶盏之中在表面泛起的泡沫,讲究匀称,汤花散尽之后,水痕出现越晚越好。

  要想在斗茶中获胜,就必须把茶末研磨得非常细腻,同时在注水点汤的时候,力道要把握好,不温不火。

  汤花出现后久久不散,而且紧紧咬住茶盏的边缘但绝不流溢,这就叫做“咬盏”,是最佳效果。

  彩瓷绚丽多姿、釉色润厚,以青花瓷最为引人注目。

  不过这些讲究都是有钱有闲之人才能玩得起的,像肖三爷连教主这种苦孩子出身,以前能喝上一文钱一碗的大碗茶就算享受,更多时候都是井边喝口凉水就算饱了。

  虽然后来日子好了,可跟那些从小锦衣玉食的人相比,这喝茶的讲究可就是椰子掉水里“不懂不懂”了。

  不过肖三爷跟着肖秘书长迎来送往,不懂也要装懂,反正身边有懂的人,帮衬着肖三爷,他们怎么jiāo代肖三爷就怎么喝。

  肖秘书长管着大半个天津城,肖三爷又是肖秘书长的左膀右臂,跟他们打jiāo道的巴结还巴结不上,没谁敢挑肖三爷的不是。

  肖三爷以前没喝过好茶,喝上好茶之后就喜欢香味浓郁的香片,尤其是茉莉香片。

  待客的时候要装装品味不能喝,自个儿独处的时候当然就敞开了喝。

  连教主大烟抽多了,味觉有些迟钝,对茶水倒是可有可无,倒是薛媛媛讲究,喜欢碧螺chūn,连教主也就随着她喝了。

  肖三爷起初是客,不好意思挑剔,后来熟了,就送了连教主一堆茉莉香片。

  连教主什么样人,立刻明白了肖三爷的意思,于是吩咐下去,以后肖三爷来了,奉茶都是茉莉香片。

  所以,侍从端给肖三爷的茶水自然是肖三爷爱喝的茉莉香片,连茶具都是肖三爷送给连教主的时大彬紫砂。

  眼看着肖三爷坐到沙发上开始喝茶,连教主觉得他真是越来越不了解肖三了。

  肖秘书长那里很闲吗?肖三不用挣钱吃饭吗?不怕肖秘书长找不到人扣他薪水吗?

  连教主张了张嘴想要提醒肖三,可是转念一想又把话咽了回去。

  反正他要开始抽烟,没工夫搭理肖三,肖三还能脸皮厚到一直赖着不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