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源源不断的赏赐慢慢流向慈宁宫时,宫里所有的人都似乎发现了什么。乾隆与太后的关系,不过是薄薄一层的温qíng面纱,实无任何母子间的亲qíng可言。就算是为了安抚朝中的重臣王爷,如此优待一个小小的格格,一定是大有深意。
聪明的人很多,皇后却算不上是最聪明的,但是她如今最重要的是谨慎。所以在得知乾隆的旨意之后,连忙追加了一份相同名义的,皇后的赏赐。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直接从内务府拉到慈宁宫。对皇后来说,和乾隆一样,不过是从一个地方吧东西放到另一个地方罢了。不过,太后显然更加的愚蠢,抑或是想要误会什么似的,总之,她很高兴地宣扬了乾隆对她的孝心,和他们之间绝对不会有的母子qíng深。
令妃很聪明,很直接地奔向了主体,晴格格。也许过两天,晴格格回变成和硕公主成为朝廷安抚蒙古或是哪里的筹码,前去和亲。令妃娘娘脸上笑着,心里也笑着,面前笑灿如花的晴格格也许还不知道,她将来的路绝对不是现在想象的那么美好,恰恰相反,只怕苦日子在后头呢。不过,这么扫兴的话,是绝对不会从善解人意的令妃娘娘嘴里说出来的。
晴儿自然不会注意到温柔的令妃娘娘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所有的人都是笑意盈盈,满口的恭维话,她以为自己因为服侍陪伴在太后身边而得到了乾隆的宠爱和赞善,她以后的路将会更加的平顺。当然与和她一样身世的兰馨想必,她如今风头更胜。晴儿已经快及笄了,现在她也可以先得到赐婚,等到明年再嫁。她希望自己未来的夫君,温柔体贴,文武双全,前程似锦,但可惜乾隆早已把她划到太后那一边,折磨她,也可以间接羞rǔ太后,只是她不懂,或者根本就没有想到。
而兰馨则和皇后一样窝在坤宁宫,说不上失落,只是好像又一次感受到了被抛弃的滋味,就像她父母双亡的时候。皇后并没有过多的安慰她,她身边白白的十二阿哥倒是想要拍拍她,但是一个趔趄,又扑到在了她的身上。
作者有话要说: 文中的设定是,穿来的那只只看过还珠,没有看过梅花
所以,乱配神马的……
而且剧qíng与原著也稍有改动……╮(╯_╰)╭
第17章 赐婚
和亲王奉旨稽查宗室记录的事qíng几乎已经完成,朝廷上以纪晓岚为首的一批人正在修四库全书。刘统勋上了折子,说魏清泰,令妃的父亲,纵奴伤人致死。与乌雅和顺同宗的兆惠将军写的奏折里说新疆局势渐渐开朗,叛乱匪首依然呈现颓势。而江南也传来了白莲教匪首伏法的消息,在南京割了三千六百刀,诛九族。
依旧一切顺利。庆嫔在御花园与众宫妃赏花时当众失仪,贬为常在。雪贵人受了惊,召来太医问脉,竟然疑似喜脉,只是月份小,还要再看看罢了。令妃和五阿哥越走越近,也和太后越走越近,这让乾隆很是高兴,尤其是五阿哥越来越蠢,莫名地认为正大光明匾后写的是他的名字的时候。
似乎,一切真的很顺利,除了,乌雅和顺。
乾隆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但是一直逃避去想。乌雅和顺依旧恭顺的厉害,让他有一种距离感。他也曾想过,原本便是占有,怀疑和抢夺,作为乾隆之后的他对乌雅和顺一直都说不上好,一直都是用地位,身份和权力去压制和掠夺自己想要的一切。
事实上,本来也该如此,如果乾隆没有发现自己渐渐偏移的心思的话。在乾隆的眼里,一切都是棋子,随便自己怎么下。可惜,世事难料。
不过,乾隆也知道自己急也是没有用的,仍是把人绑在身边,准备用温水煮青蛙的法子,慢慢熬煮。
赐婚的旨意在太后寿诞的时候被提了出来,晴格格成了和硕和晴公主,赐婚于硕王世子皓帧,在半年后完婚。又说,晴格格自幼由太后教养,温柔孝顺,不建公主府,与额驸住硕王府。
太后很是高兴,自以为公主府规矩大,晴儿又心善,怕被嬷嬷们拿捏住了。这样一来,晴儿和额驸的感qíng必然会更好。那晴儿是她养大的,自然也不会忘了钮钴禄氏一族。而她娘家原本式微,即使生了个皇帝,再提携也是艰难得很,这回有了个王爷,总能增qiáng点势力。太后对此很是满意。
晴儿更是高兴得狠了。她早听说过才子佳人的故事,本是虽有满蒙两种血统,却对汉文化qíng有独钟。她原本便知道,自己这样的身份,不是和亲便是下嫁勋贵之家。相对来说,她更愿意下嫁。和亲的苦楚是不必说的了,人生地不熟的,又极可能去的是蛮荒之地,哪里比得上在京城舒服。她又是伺候了太后,若是夫家对她不好,她也能随时回宫告状。又听说,下嫁那一家王爷的世子是个文武双全的,能吟诗能作文,可以和她半夜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