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她打算静观其变,继续驻守边荒,等桓玄真的死了,再把内qíng告知刘裕,向他解释这桩jiāo易。这样一来,她既报了父仇,也对他有了jiāo待,不至于心中含愧。
江文清两相为难,一会儿考虑刘裕,一会儿考虑大江帮,一会儿又以边荒为重,喜爱荒人崇尚自由的观念,做好阻挡弥勒教大军的准备。相比之下,苏夜缺乏基本的责任心,保票打了一万张,面对任何疑问,都用“你放心”敷衍过去。
她迄今以为,这个副本还有很长时间,说不定可以看到刘裕登基的场面。在她眼里,江文清的顾虑只是白担心。等刘裕做了皇帝,想必不会在意区区一个大江帮,反倒愿意把这支水师掌握在自己手里。
江文清一点头,她就把注意力放回了弥勒教。三佩有互相感应的功效,那么竺法庆出关后,她起码有八成把握,在他bī近边荒前拦住他。
若非她被瞬息万变的发展吓怕了,她本应再度北上,通过江凌虚布下的暗桩眼线,监视竺法庆和尼惠晖的行踪。如今,她只好留在边荒一带,耐心等待这位再世弥勒。
第四百八十四章
淮月楼,江湖地。
李淑庄照常坐在望淮亭里, 凝望亭外的秦淮河, 静静倾听游船、画舫传出的丝竹管弦声。今夜风很大, 也很凉,却无力削减游人寻欢作乐的兴致。
风chuī动她的衣袍, 一路卷出园林,将河水不断掀起,形成波làng和急流。她内心思绪如cháo, 心境起伏十分剧烈。秦淮河温柔的波涛, 已形容不了她的真实想法。她现在更像钱塘江涨cháo时分, 卷起如雪白沫、不住击打江岸的滚滚怒cháo。
她不应如此,因为她是魔门宗主之一, 不能胆怯软弱, 亦不能愤恨激动。何况, 当她心qíng不好, 自我怀疑时,便服用丹药, 让它们发挥作用, 忘记所有烦心事。她知道自己沉溺丹道, 极易引火烧身, 变成药物的奴隶, 却怎么都停不下来。
无奈的是,丹药固然灵验,却不是次次都能为她解忧。药效终有过去的时候, 她也会重新清醒。原本存在的众多烦恼,往往不肯走开,反倒愈演愈烈,涌到她眼前,bī她作出决策。
她看待烦恼,如同看待旧屋子里,四散飞舞的灰尘和蛛丝。它们围绕在她鬓边,无所不在,如影随形。无论她怎么打扫,都挥之不去。
她在想乾归,又从乾归想到桓玄,总而言之,是把这几天发生的事qíng反复掂量。
乾归风尘仆仆,如约而至。他抵达江陵的第一天,便找上了桓玄,向他自报家门,表达出投靠的意思。他是新近崛起的青年高手,实力自然不用多说,名气也相当响亮。桓玄一听他的姓名,心中十分高兴,不假思索地接受了他。
按理说,从此以后,乾归将取代匡士谋的暗桩位置,专心致志辅佐桓玄,并把各项qíng报送出大司马府。魔门亦将再度掌握主动权,观察桓玄的一举一动。
但谁都没想到,乾、桓两人会面后不久,突然发生了意料之外的变故。
桓玄侃侃而谈时,似是一时兴起,想给乾归一个下马威,使他产生敬畏之心,所以他们促膝谈到最后,他陡然提升功力,造成泰山压顶般的qiáng大压迫感,展示因先天真气而生的jīng神压力。运功之时,他双眼瞳孔处隐现一圈紫芒,身躯散发出若有若无的寒气,颇有凌厉邪异的感觉。
这是上位者常见的做法,以免下属轻视自己,一转头便欺上瞒下,生出不臣之心。那时候,寒气步步进bī,毫不保留地展现威势,立即激起乾归护体真气的流动。他周身亦透出yīn寒气息,满脸均是惊讶神色,却跪坐在地,一动不动,双眼紧盯桓玄,仿佛挨了一记雷劈,忘记动弹似的。
桓玄见状,不由面露微笑,对他的反应更为满意,自以为武功进益极大,连巴蜀第一剑客都要当场拜服。
这个想法并不算错。他天生聪明,又勤于练功,武学修为比起过去,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在他若与聂天还等人对敌,胜败乃是五五之数,已不会轻易落于下风。
然而,乾归愕然瞪视他,张开嘴却说不出话,绝非出于敬服或惧怕,仅是纯粹的惊讶。
用较为简单的话说,他是彻底惊呆了。桓玄却自视过高,始终从另一角度理解,全然看不透他的心事。
乾归在魔门之中,地位虽不如各派各道的宗主,却也不是常人可比。桓玄提气运功,眼露紫芒,导致他看出《天魔策》的影子,在一瞬间心dàng神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