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距今可谓百年了啊, 整整三代人过去了。
虽然不知道手书中应该破碎虚空的顾生玉为何会回来, 但是……他低咳一声,咳出两口血,有利用价值。
当皇帝是个劳累活儿, 受万人供奉也要以己身回馈天下,每日起早贪黑,一天能休息三个时辰六个小时就已经是奢侈。大多数时间不是在上朝就是在御书房处理各地政务,好不容易有点儿空,还要làng费到后宫那些女人身上。
李隆基从小就不是重色的人,加上早年被武则天所治,他本能的对女xing有些排斥,后宫那种地方他烦得不行。但皇帝就是这样,不是说烦就能不gān的。所以他即使宁愿在御书房里对着大臣们向他掉的书袋,他也不愿意去应付那些想要和他chūn晓一度的女人。
谁都知道中年时期李隆基被传为纵qíng声色,但真相从来和大众想象的不一样,天知道他对女人兴趣压根就不大!
后宫利益不逊于前朝,各家贵女就是每一家对皇室统治的一种态度,其中皇后是皇帝选择的盟友,互相为盟,治理天下。
但是出了武皇,后宫女人都不怎么安分,李隆基曾不得不灭绝太平公主血脉就是怕再出一个红妆世家,就连枕边人他都是信不过的。
种种原因最终使他耽于谋算,尤其是身体越发糟糕,发间隐现白丝时,顾生玉的出现可谓救命稻糙。
后来即使他行差踏错,他也坚定的认为这是为成大业必须牺牲的一部分,无形中已然昏聩。
可能在他以为自己是冷静做出牺牲他人的决定时,他就不再走为帝的仁道,而是选择了枭雄的霸道。
受到顾生玉的指责,李隆基以为自己能够不以为意,却没想到心中还是生起了波澜,逐渐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犹疑。
太宗之师吗?他想,确实有矫正帝错的气势。
“只是,你又能如何制止朕呢?”
jiāo出免罪金牌是示好,说出心意是暗诉困境。
太宗,若顾生玉真能像你说的那般完美,那么是否朕的困境也能在此人相助下迎刃而解呢?
走出屋内,望着夜上月弦,李隆基低低咳嗽,吐出一口朱红,他掏出步帕擦掉,回屋用点起的烛火烧净。
世间至尊至贵的位置,都逃不过四个字——孤家寡人。
他的病,不能有第二个人知道。
……
朝中势力根深叶茂,bī得唐玄宗都不得不另辟蹊径。他前期做得很好,朝堂清明,各方党羽潜伏在贞观之治的繁荣之下,李隆基本人也趁此机会提拔数人。其中杨玉环,杨国忠,安禄山都是他早时做好的准备,意图在后期一鼓作气斩除武周遗留下来的数项隐忧。
只是到了中年过后,迅速衰败的身体让一位明君难免昏聩,看着自己殚jīng竭力治理的江山繁荣昌盛,自己却躲在暗处默默咳血,为了不引起朝廷大乱还不得不隐忍伪装,日日恍做无事,每到夜深人静,越发能感受到五脏六腑的衰败,这种滋味是个人都不好受。
可唐玄宗生生忍了十几年!
李隆基是帝王他做什么都有理由,没有理由臣下也要给他个理由,然而今日顾生玉给他的印象还真是无比深刻,起码在此之前没人胆敢指着他大骂狂妄。
半点儿面子都不给,反倒令他兴致勃勃立下战书。
短短jiāo流,他看似坦白,但顾生玉是知道的,李隆基将话和盘托出又何尝不是不打算改主意的意思?
也就是说,这天下大势,朝代兴衰尽皆化作一盘棋局,局面上一黑一白,一左一右,是顾生玉与当朝天子的博弈。
之前有说顾生玉天下无敌但还是落了一处,苍天之子,其名天子的帝君还是有资格和他一“战”的。
顾生玉赶赴潼关之时曾心有所感回头一眼,远处青天好似有黑鸦斜过,血腥气萦绕鼻间,也就是这般景象,反倒自冥冥中浮现出一句话。
朕,布置天下,君安能破否?
转过头面无表qíng,顾生玉用力一挥手,充满震怒的一击,推平数十里方圆。
白骨掩尘,飞沙飞扬,一瞬好似天地变色,再看去深衣之人飘dàng而去,徒留百里huáng沙漫不尽,露地尸骸入土安。
虽然因为免罪金牌能让诸位将军不用再顾忌上峰混乱的命令,但也不能说形势非常好。
láng牙军的军队每时每刻都在扩充,那帮子虎láng之心的异族招揽起当年南诏时期被迫散入民间的反派势力,一些早就对大唐朝廷不满的人士也纷纷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