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曹cao同谢知非都是一把泪,因为出身的原因,袁绍袁术只需做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天下士族呼啦啦的跑过去,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而曹cao同谢知非辛辛苦苦建好名声还一心为大汉定科举,然并卯,除了闲置在家的如诸葛玄和贾诩或是没人肯要的如张松,又或是投奔偶像的荀彧同赵云,几乎没人打算来。
即便曹cao手下许多谋士,然仔细一看便会发现核心八成都是颍川的人。
若无颍川文士之首的荀彧无私的为曹cao对着家乡发起猛烈的宣传攻势,同时又不断的向曹cao举荐自己知道的每一个人才,曹cao绝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组建成令人羡慕的谋士天团。
另眼再看谢知非,初期听命于谢知非的武将除了典韦以外几乎都是曹cao的族兄,虽有赵云带着郡州子弟兵投靠,然而赵云是庶族并非士族,除了孙策同huáng盖等人外,此时的天策军几乎看不到士族出生的将领。
简单一点来说,虽士族对曹cao与谢知非评价非常高,名士清谈也是对两人赞不绝口只夸忠义,但两人至始至终不是世家大族爱的菜,谢知非还需要私下想法子为自己同曹cao不断加固好的声名。
加之科举一出与世家大族相左,让不少人原本对曹cao同谢知非并不上心的人存了给两人一点颜色看看或是改投门庭的心思。对于世家大族而言,改投门庭的选择还有谁能好得过豪门望族又有头脑的袁绍?
恰袁绍同公孙瓒之间的争斗虽然还会持续,但袁绍显然占据上风节节胜利。
而此时由逢吕布又叛出袁绍南下攻打兖州,原本蠢蠢yù动的世家大族顿时抓住这机会,开始运作起来。
初闻兖州之变,曹cao第一个反应也是兖州士族暗通吕布,事实也的确如此。
然而直至荀彧找上门来一夜彻谈曹cao这才拨云见月看到在其之后的真相:别看吕布,看袁绍!
此时司、兖、徐三洲名义尽属朝廷,谢知非同曹cao二人忠义的声名有天子亲证,非一时能变。
看似来势汹汹的吕布不过是这些人的棋子,若将目光过度投掷在吕布身上是捉大放小,得不偿失。这些世家大族想要的是利用吕布扰乱兖州,只要吕布在兖州或是吕布的部将在兖州,那么袁绍南下的理由便足够充分。
袁绍南下,无论是在朝廷中与曹谢二人形成对峙局面,还是改朝换代对世家大族而言都不错。
对于豪门世家来说,所谋不过两样:一为名,二为利。
对于绝大多数士族来说,忠义是他们最光鲜亮丽的旗帜,拥护大汉在这些人口中喊得震天响然而私下动作甚少,这些人更并不想曹cao同谢知非两人拥护刘协平定天下,因为曹谢二人皆不代表世家大族,更不会为世家大族着想。
荀彧在发现这一点后,找曹cao的时候开篇便是一句话:“相国可知汉室如屋,外戚、宦官、士族为其支柱。然而如今支撑汉室的支柱仅剩士族,若士族此时倒了汉室也将不复存在,相国这时候该做是在建庶族新柱之前维系士族旧柱,方能保证我大汉社稷稳健!”
“士族分三者:不可用者,观望者,参……”
在荀彧的分析中,对于那些背叛的世家大族而言,他们更希望一个士族出身的人来平定天下,而庶族出身的谢知非和宦官之后的曹cao,更何况这两人现在还唆使天子搞出来科举!
若无科举,这些人的背叛会迟一些但仍会到来,而科举的出现在则是加速了这些人改投门庭的举动。
在荀彧晓之以qíng动之以理后,自觉什么都不缺就缺时间的曹cao痛苦的发现:倘若他们当真对这些通敌的士族大下杀手,无论是何原因,士林物伤其类必会反抗。
局时士林有钱有人有权,必会拖累他同谢知非平定天下之乱的步伐。指不定这些人还会弄个矫诏,清君侧什么的出来,那他同谢知非必定面临更惨的境地!
在与荀彧彻谈一夜之后,冷汗淋漓的曹cao立刻赶来截住谢知非:“我这次来便是劝贤弟,士族名士向来同声相应,他们互推互崇,若你杀了其中一人必会惹来其余人恶意清议,此时再有太学生呼应,你我二人声名必然臭不可闻。虽说声名这般身外之物并非你我所在乎,然我等尚需此物来对付那些不识抬举的庸人!”
舆论的力量如何,谢知非并非不晓。
正是因为谢知非晓得舆论多么可怕,一直重视这方面的事,让戏志才编歌设法传遍天下便是为此:“某纵然放过他们,终有一日这些人会卷土重来,那时又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