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三+综]快穿之开宗立派_作者:采枫(771)

  拓跋嗣冷声道,“除了太子都退下。”

  待众人均退下,拓跋嗣手一摊,冷声道:“拿过来”

  “是!”那侍卫立刻将手中的密奏端着递了过来,密奏上的内容不多,两眼便能看完,只是看完后的拓跋嗣将眉头拧得死紧,久久不曾放手。

  六月刘裕率军北伐的时候拓跋嗣还当自己即将同刘裕之间将有一场硬仗,却不曾想内功深厚的刘裕竟在边荒集不知遇到了什么骤然bào毙,刘宋北伐失利又逢刘松新帝登基根基不稳。

  拓跋嗣好不容易等来如此良机岂肯放过,当下便点兵南下。

  许久之后,拓跋嗣冷哼一声,神色yīn沉的放下手中密奏:“倒是我小看了那些人!”

  拓跋焘见此了然:“可是前线进展不顺?”

  前线进展何止不顺,若不赠并救援只怕还要落败下来。

  “叫那崔浩给说中了。”拓跋嗣叹了一声:“司空奚斤的队伍在滑台被阻下来,小小一个滑石却能让我数万大军不能往前分毫。”

  拓跋嗣的三只南征的队伍本是遥相呼应,如今司空奚斤被拦在了滑石,另外两路必有危险。

  拓跋嗣未曾多想便将手中只有北魏皇帝才能看的密件递给坐下拓跋焘,北伐柔然时拓跋嗣虽大胜却被柔然第一高手斛律重伤,现已觉身体大不如从前。

  知自己天命或将至的拓跋嗣已开始着手将太子拓跋焘推至台前,这些所谓的密件在拓跋嗣的眼中,身为未来皇帝的拓跋焘自然是看得的:“南人擅守,奚斤攻滑台不克致军队士气受挫,如今进退两难需派兵助阵,只能由朕亲往前线。”

  拓跋焘不赞同道:“可父皇你身上的伤……不若我带兵前去……”

  “无妨,机会难得,此方南征或许是我最后一次亲征,待我南征后再做修养。”说罢拓跋嗣陡然想到之前极力劝阻他在此时出兵南下的崔浩,平心而论崔浩的确是难得的人才,拓跋嗣自认不会因崔浩的身份便将其排斥在外,只是拓跋嗣总觉崔浩身上有一股违和感。

  这种违和感也是为何拓跋嗣无法对崔浩推心置腹,甚至让拓跋焘私下去清河调查崔浩的缘故:“我让你派人去查崔浩的身份,今可确定了?”

  拓跋焘肯定道:“并非他人假替。”

  闻言拓跋嗣点点头,既然太子查无疑证那便只能说明是他多心了。

  帐中的拓跋嗣父子开始讨论御驾亲征事宜的时候,帐外潜伏截话的身影也已悄然离开。

  不日,拓跋嗣再次御驾亲征,只是这一次不是往北讨伐柔然而是南下攻打刘宋。

  与此同时,在嵩山彻底落户的谢知非此时正纠结于要不要换个地盘。

  离达摩前来中原还有百年时间,谢知非自觉他完全可以在嵩山打个七八多年来的坐参个十来年的禅,那时候必然能博得多方赞誉。

  时机已至,谢知非再说一句悟道讲经传授佛法必然许多慕名人来,指不定一下就可以完成任务!

  虽然系统评定谢知非这法子非常消极,基本上可以说就是混吃等死靠着拖时间来完成任务,不过谢知非说的这也的确是一种法子。

  系统久劝不动之后也就由着谢知非去了,不过是时间长了一些而已,他完全可以等得起。

  只是谢知非这个懒人办法的前提是他能安安静静在嵩山参禅悟道。

  然而……

  在嵩山这块地界上,qiáng龙不压地头蛇更何况寇谦之本就是一条qiáng龙的qíng况下,亟待完善自己道经的寇谦之时不时都会来找谢知非,除非谢知非正打定主意同道家杆,否则还真不能将寇谦之拒之门外。

  在寇谦之看来谢知非能年纪轻轻便有如此佛法造诣,可见其对道的领悟颇深。

  正所谓取长补短,若能早一起将自己的道经完善,寇谦之也能早一日入世,能早一日光大道家。

  只是这么一来这可就苦了谢知非,对于如今的谢知非来说,最缺的便是那份洗尽千帆之后的宁静。

  等待了一夜的旭日从地平线上升起,霞光万丈赤炎千涤,明媚绚丽的日光宛如一道金色的屏障往四周推开,所到之处唤醒沉睡的生机,天地间一片盎然的景色。

  这般由静到动、由死转生的画面最能让谢知非触动,仿佛置身于大道之中,耳边一片寂静安宁,疲惫不堪的心灵得到洗涤,脑海中空灵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