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三+综]快穿之开宗立派_作者:采枫(774)

  寇谦之见谢知非闭上眼,这次未曾发出怪声打断其感悟,只是面上的淡笑渐渐带了苦涩。

  他得师傅点化又潜心修行三十余年方明这方道理,谢知非不过这般年岁,寇谦之满以为即便有他提点谢知非也需七八年的历练或是十来年的苦修才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寇谦之却不知谢知非历练已足,只差这一瞬间的顿悟。

  如紫胤那般的人从小修仙少有yù望,如杨轩、曹cao这般的人心有权谋不讲悟道,如李寻欢这般的心缠烦劳三千言不及放下。唯有寇谦之这般有野心又已悟道的人,方能给谢知非一条明朗的道,一语般若耀,迷雾尽褪,荆棘化坦途。

  任清风拂来,明月照大江,水波自不兴。

  许久之后从那万物中超脱出来的谢知非呼出一口气,jīng神为之一松,身上似有枷锁断裂般轻巧,竟忘了自称贫僧:“我只当自己已获静,却不知自己这是理智的清静,qiáng求的静终究不是真的静。我日日坐禅以求天人合一心静神宁却在不知不觉中落了下乘,形似神不似。”

  这么好的苗子,怎么的不是道门弟子。

  寇谦之神色复杂的看着谢知非,见其面带通透之后的微笑,不由叹道:“你明白就好。贫道也是知天命于生死之际方才顿悟这个道理道法更上一层,你能这么年轻变晓得,后生可畏。如此这般,可算是弥补了小和尚你的损失?”

  然而白衣僧人仅是微笑端坐,似未有耳闻。

  他人不明寇谦之却明了,对于此时的协谢知非而言,悟道已是空,既是空,何来的损失。

  眼睁睁看着自己为佛门点醒了一个大宗师,寇谦之万般无奈。

  对于寇谦之而言,他内心有放不下的执念,执念不消不得证道。而寇谦之的执念来源于道门的衰落,即便道门出了一个燕飞得以兴盛一时,如今又有他这个宗师,道门兴盛还能延长二十余年。

  然寇谦之看得到,整个道门山河日下。

  不同魔门那般天骄尽出、鬼才不绝,不同佛门那般扎根世俗、众人推崇。

  这未来连魔门、佛门也比不过,道门更别说同昔日将自己从正统上赶下来的儒家,二者早已不可同日而语。道家在朝堂中没有地位,在民间更渐做边缘,如今唯有江湖还有道门一席之位。

  须弥之间,寇谦之由浅笑变作冷淡,谢知非由冷漠变作浅笑:“多谢寇施主点醒贫僧,播云见月。”

  “小和尚,贫僧可不喜你们佛门的广结善缘。”寇谦之摆摆手,对谢知非正色道:“你可知为何贫道拒绝了法显大师来嵩山的请求,却准你在此落户参禅?”

  这点谢知非当真不晓得!

  若寇谦之执意不让谢知非待在嵩山,以寇谦之在道门和江湖中的声望,那日找上谢知非的时候无需所谓的三招,直接用手段bī迫便可让谢知非离开嵩山。

  可是寇谦之却选择了同谢知非三招之约。

  看模样似乎谢知非能留在嵩山是他自己得来的,其实却又寇谦之放水之意。

  按理说,寇谦之是日后推动灭佛之人,无道理会对如今的他另眼相看。

  当下谢知非茫然摇头:“贫僧不知。”

  寇谦之面上依旧淡然,可嘴角却挂了苦涩:“一是和尚你比贫道少,贫道比法显小。”

  未证道不可避生死,寇谦之即便有仙人点化无需五谷轮回依旧逃不掉死生大劫。

  即便道门与佛门皆讲究超脱,寇谦之本人也不怕生死之劫,然而寇谦之却放不下光大道门的执念。

  这四个字对寇谦之而言就像佛门证道的宏愿。

  若不光大道门,寇谦之此生不得证道,他要的从来不是道门一时的辉煌,而是能生生不息延续下去的传承。

  昔日的法家只能将自己融入儒家才能存活,纵横家融入魔门,墨家更是变作三六九教……百家辉煌早已不可复制,道门此时已在边缘,若无所动便会步上诸子百家的旧途。

  寇谦之叹道:“和尚你是朝阳初显,贫道乃日中骄阳,法显则是huáng昏晚照,贫道若成全和尚,和尚你在贫道证道后总要对我道门投桃报李,贫道既想广大道门自然乐得与你方便。”

  这一代的魏帝拓跋嗣虽心中不信佛,然靠着推崇佛门这才使得治下安稳,这些年在北魏朝廷的推动下佛门从魔门扫dàng之下恢复了生机,民间欣欣向荣。

  然盛极必衰,北魏本就少人缺户,佛门不是生产却藏匿不少jīng壮劳力,这是寇谦之将目标瞄准佛门准备取而代之的原因。只是这么做的前提,是佛门在法显死没有宗师现世,这也是法显为何生前yù上嵩山同寇谦之论道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