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三+综]快穿之开宗立派_作者:采枫(801)

  北魏的皇族,需要的正是佛门这样可以让座下百姓都能参与又能使之听话的学说。

  只是当佛门太过庞大,已然是个不听召唤的庞然大物,快成国中国时便会被当权者抛弃。

  此时的拓跋焘虽推崇道门,到底还未有将佛门彻底摒除的念头:“依你之见,朕该当如何?”

  对于拓跋焘那些想法,人jīng的崔浩了然于胸。

  一步登天不可以,那就小步快进,能日日面君的崔浩有的是时间:“陛下何不让天下沙弥以佛为题,考验他们到底是真的佛家弟子,还是假的逃役之民。”

  说这话时因为崔浩敢发誓:如今的沙弥,至少有六成算不得沙弥。

  局时考试一出,面对那一半过不了的人,拓跋焘自然会心生更多的不满。

  而崔浩要的便是如此:“若潜心修佛自是佛门沙弥自是不怕,若只为逃赋役那便过不得去。陛下局时便命那些考不过的人换俗,再将考过的僧人登记入册,他日若有人yù为沙弥,也必须经过官府考试方可皈依佛门。”

  拓跋焘想了下,双眼发亮:“妙!”

  于是乎,不久后北魏天子一道诏命明示天下:沙弥,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需要考!

  作为少林寺的新长老,玄高在收到消息后立刻询问谢知非:“掌门,我等方外之人本不该受俗世之规,这考试编册依掌门之见,当如何?”

  当然是去考啊!

  他嵩山待了这么久就是为了给人个一心修行的高僧形象。高僧自不能随随便便就出山了,如今天子下令天下沙弥参与考试,多么合适的出山机会。

  他们不但要考,还要去平城考!

  至于佛经讲义。

  即便玄高等人在拜入少林后被谢知非忽悠来注重见吾佛心,不在意外般修行,然而多年的习惯不是一两天能改掉的,玄高还有日日诵经的习惯。

  作为方丈的谢知非打着指导的名义同玄告经常一起,方便了自己点亮各种佛家典籍,不怕考!

  当下,谢知非高深莫测的开始忽悠:“长老是方外中人还是佛门中人。”

  玄高jīng神一震,掌门这模样分明是要点化他。

  机会难得,玄高立刻端坐,诚心求问:“这有何区别。”

  “方外之人不理红尘,既不理自是不知。我佛门中人即心即佛,是否身披袈裟手持佛珠并不重要。你既然在意此事便是放不下,若放不下却以方外之名qiáng行放下,与魔道有何差异?”

  “本在红尘磨砺中未曾舍去诸苦难,长老何必在乎方外一事。”

  玄高心底自然是在意的,否则也不会询问谢知非此事如何办。

  当下面对一副云淡风轻不为外物所动的谢知非,玄高肃然起敬:“是玄高愚昧,这便通知门下弟子收拾行礼。”

  白衣僧人微微笑,漠看玄高离去。

  待此地再无一人,谢知非长叹一声:紫胤这一去便是一年,怕是被那边的要事绊住了脚步。

  总觉得。

  即便他完成了任务,紫胤那边的事恐怕也没完!

  第160章 人间十禅空

  终南yīn岭秀,积雪浮云端。

  托向雨田的福,谢知非他们一路北上虽然废了些功夫到底没遇到那个不开眼的来打劫,一行人走走停停终于顺利的从嵩山到了平城。

  谢知非他们一行人来得安静,没有对外大肆宣扬嵩山高僧下山。

  然而近两百人在一起想低调也不成,加之谢知非虽不成在江湖行走却在江湖威名赫赫,偏偏谢知非藏身嵩山极其神秘,可谓是行走的目光收集机。

  在谢知非他们下山不久,江湖消息飞遍了南北:嵩山那个刀枪不入的佛门高僧下山了!

  如此一来,人传人口传口,填了几手盐调味以后,没几日,长江上下便知:那个降服了魔帝,让魔帝皈依佛门的高僧出山啦!

  魔门众人:“……”

  看热闹的人多,然而直到谢知非长什么模样的却少。

  在这些人心中,能降服魔头的必然是高高高僧,长长长胡子,飘飘飘眉毛,怎么想也不会是个二十出头的青年!

  所以,谢知非一路北上,居然没人认出来这就是他们口中的道实大师!

  听说谢知非出山,寇谦之便知魔门即便有魔帝向雨田也不会安稳。

  毕竟谢知非几乎是站在向雨田的肩上扬名天下,而向雨田对魔门事务管愈发见少,诸门已有各行其事的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