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战争回忆录_作者:粟裕(100)

2017-07-23 粟裕

  在三次作战中,广大指战员表现了可歌可泣的献身jīng神。我军阵亡五百零四入、伤一千六百余人。第一支队刘别生支队长在新登前线英勇牺xing。第二支队丁麟章政委在围歼第五十二师时光荣殉职。许许多多无畏的gān部战土,为了保障整个战斗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有的坚守阵地,抗击绝对优势敌人的轮番攻击,与阵地共存亡;有的冲入敌阵,在身负重伤时,自己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这些同志伟人的革命献身jīng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崇敬。

  政治工作在战斗中发挥了qiáng大威力,宣传鼓动很活跃,使部队始终保持革命的英雄主义jīng神和旺盛的战斗意志。各部队自觉遵守纪律,内外上下团结一致,主动要求担任最艰苦的任务,相互支援密切协同。“向党的七大献礼”、“为皖南事变死难烈土报仇”的口号都极大地激励了部队的战斗qíng绪。后勤工作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出色地保证了作战的需要。苏南、浙西的地方党政gān部和广大人民,为作战的胜利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据不完全统计,苏南地区有组织的长期随军服务的民工即达六千二百余人,为运送军用物资、粮食、伤员的民工共达五十余万人次。地方武装除坚持对敌斗争外,还积极进行护粮斗争,保护运输线的安全。第三次作战时,粮食困难突出,苏南地区党政机关又紧急动员三千多民工、三百余匹牲畜,运送了十六万斤大米支援前线。

  顽军在浙西向我第三次进攻的同时,在浙东调集暂编第三十三师和浙保部队等七个团,分四路进攻我四明山根据地,我第二纵队除在战略上配合浙西主力与顽军决战外,于六月二十九日进行自卫反击,激战二日,将领军全部击溃,取得了浙东第三次反顽自卫战的胜利。

  大举反攻

  第三次作战胜利后,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要不要重占天目山?顽军惨败,退出临安及孝丰全境,其在天目山的部队也已大部后撤,仅留少数扼守要隘,也有逃窜模样。我如乘势挺进,唾手可得;如任其喘息休整,构成深构高垒,那时再行攻占,就不是那么容易了。究竟如何为好?这是同整个形势密切关联的。当时国际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德国法西斯已经投降,日寇也已危在旦夕;国内局势处在重大变动中。从当面局部来看,固然以迅速重占为有利,但从整个国际国内形势来看,则以不占为宜。不久前华中局指示我们,对江浙工作的方针是巩固深入苏南工作,开辟敌后之敌后,休整主力,掌握敌顽矛盾,避免陷于单纯顽我决战。随着形势发展,开辟敌后之敌后工作,深入巩固苏南、浙西根据地工作,休整主力以迎接新的变化,显得更为迫切。经过反复考虑,我们决定不再回占天目山,除以一部坚持浙西当面地区外,各纵队分向苏南、杭嘉湖、皖南敌后地区,一面休整,一面开展工作。七月底。第四纵队部率第十、第十一两支队重渡富chūn江在第二纵队金肖支队和地方武装配合下,横扫金肖地区的伪军和地方游杂部队,挺进至浦江、金华附近。

  反法两斯战争形势急转定下。八月八日传来苏联对日宣战的消息。毛主席于九日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十日日本发出乞降照会。同日,朱总司今命令我军向被我包围的敌人发出通牒限期投降。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抗日战争经过八年艰苦奋战,终于迎来了胜利。可是蒋介石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于十一日发布反动命令,要国民党军向被我包围的城市和jiāo通要道“积极推进,勿稍松懈”;要伪军“负责维持地方治安”;却要我军“原地驻防待命”;同日,中共中央致各战略区电指出:国民党积极准备向我解放区“收复失地”夺取抗日胜利的果实,这一争夺战将是猛烈的。在此qíng况下,我党任务分为两个阶段,目前阶段应集中主要力量迫使日伪向我投降,不投降者,按具体qíng况发动进攻,逐一消灭之,猛力扩大解放区,占领一切可能与必须占领的大小城市与jiāo通要道,夺取武器与资源,并放手武装基本群众,不应稍有犹豫;将来阶段国民党可能向我大举进攻,我党应准备调动兵力对付内战。

  十二日军部来命令要我们立即行动,控制京沪杭要道,并占领上海、南京、杭州三大城市。号召解放区军民和沦陷区同胞迅速行动起来,为迫使日伪投降,收复华中全部国土而战。这时,我们正召开高gān会议,总结前一段经验,便决定提前结束,我同大家共同勉励,立即行动起来,以百倍的努力去争取和完成总反攻的伟大胜列。但是,蒋介石在美国主义支持下利用海空优势抢运军队,抢占大城市和jiāo通要道。中央和华中局原来的破敌、收京、入沪、配合盟军登陆的部署,已同这种形势不相适应。同日中央来电改变华中部署,指示“江南力量就现地向四周发展,夺取广大乡村及许多县城,准备内战战场,江南各大城市不作占领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