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战争回忆录_作者:粟裕(165)

2017-07-23 粟裕

  也许有人这样捉问:是否当年把敌qíng估计得过于严重呢?这次战役既没有打两、三个月,也没有打一个月或二十天,仅仅八天就解放济南了,敌人援兵也没有敢动手,这些岂不是说明“攻济打援”方针显得顾虑太多了吗?

  我看,不能这么说,虽然,在豫东战役中,我军一度攻克当时河南省会开封,但是,济南守战的兵力和构筑的工事,都比开封为qiáng,打这样坚固设防的省会,我们还是第一次。毛泽东同志以攻打临汾费去七十二天的事实,告戒我们谨慎从事,这是正确的、必要的。尤其是战略决战即将到来的关键时刻,攻济能否成功,与战略决战关系很大。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次是战略决战阶段的序幕,必须谨慎从事。在以往攻城失败战例中,有些是正当守敌已经jīng疲力竭,再经受不住最后一击之际,可是各路援敌己蜂拥而至,我军背后受敌,以至只得被迫撤围,这种“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事qíng,决不允许在战略决战即将到来的时刻重演。必须谨慎从事,以最坏qíng况作根本的出发点。徐州地区的敌人正是慑于我军打援集团兵力qiáng大,才不敢冒然进犯。敌人增援部队不敢前来,正说明军委、毛泽东同志攻济打援方针的正确。

  这种“攻济打援”的战法,后来用于淮海战役,在保证有足够兵力歼灭huáng百韬兵团条件下,以大部兵力阻击邱清泉、李弥和孙元良兵团,其效果就更明显了。还需指出,在有些材料中把“攻济打援”的作战方针割裂开来,认为济南战役就是“攻济”,而打援则是另一个未实现的战役计划。这种看法既不符合当年的实际qíng况,也缺乏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全面理解。

  攻济打援的具体部署

  济南敌人的防御阵地,由外围防御地带与基本防御地带构成。外围防御地带以齐河、长清、崮山、张夏、中宫、王合人庄等为警戒阵地,沿鹄山,中店铺、峨眉山、大庙屯、兴隆山、砚池山、茂岭山、华山线构筑主要阵地,纵深达十余公里,由一百六十余个支撑点组成。基本防御地带由三线阵地组成:商埠为第一线阵地,外城为第二线阵地,内城为核心阵地。王耀武自恃工事坚固。认为外围能守半个月,市区至少能守一个月。

  面对敌人的防御qíng况,我着重从兵力部署上分析敌人守城的重点。济南守城之敌,在王耀武统一指挥下,以泺口,马鞍山为界,分为东,西两个守备区,守备东线的是中央军,守备西线的是杂牌军吴化文部。国民党军历来有正规军和杂牌军、中央军和地方军之分,界限是很明显的。济南守敌既然将中央军置于东线,显然以东线为其重点。西线守敌六十九军军长吴化文,在战役前曾有弃暗投明的表示,可能在战场起义,这就可使敌防线出现缺口。同时故人的机场在城西,攻下机场,可切断敌人空中的补给线,不但断绝敌人兵力和物资的来源,而且给敌人jīng神上以严重打击。为此,我决定将攻城兵力重点首先用在西线。这个问题汲及到集中兵力问题,毛泽东同志说集中兵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的体会,如何判断和选择重点是关键。

  我们将攻城集团也分为东,西两个兵团,从东,西两面向济南实施钳形夹击。西兵团以第二纵队。第十纵队、两广纵队、鲁中南纵队(四个团)及冀鲁豫军区—部兵力组成,由第十纵队司令员宋时轮、政治委员刘培善统一指挥;东线兵团以第九纵队、渤海纵队(六个团)及渤海军区—部分兵力组成,由第九纵队司令员聂凤智、政委刘浩天统一指挥。此外,以第十三纵队为攻城顶备队。特种兵纵队组成两个pào兵群,分别配属给东西兵团。

  至于打援集团,我们采取“夹运(河)而阵”的部署。在运河以西配置第四纵队、第八纵队和冀鲁豫军区的两个旅,依托水洼地带,构筑多道纵深的工事,坚决阻击由鲁西南北犯之故,而将打援集团的大部配置在运河以东,由第一纵队、第二纵队、第六纵队、第七纵队、第十二纵队、中野第十—纵队及鲁中南纵队(四个团)组成,拟在邹县以南集中三十个团歼援敌三个旅,而以其余二十二个团箍制援敌的其余各部,尔后再依qíng况发展而定下一步作战。

  济南战役定于九月十六日开始。在开始前三天(即十三日夜晚),我南线江淮军区和豫皖苏军区部队开始破击徐州至商丘、徐州至蚌埠、徐州至运河站的铁路线并威胁徐州,迫使敌人分兵以防徐州。同时:我们指示淮南部队破击蚌埠至浦口的铁路线,留在苏北的第二十三旅向运河线进袭,以配合济南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