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战争回忆录_作者:粟裕(84)

2017-07-23 粟裕

  在这黎明前的黑暗时期,与第四分区反“清乡”斗争jiāo错进行的是全区的全面反“扫dàng”。一九四一年三次大“扫dàng”之后,敌人因兵力不足,又在我不断杀伤、不断消耗下,仅能对我进行分区“扫dàng”或季节xing“扫dàng”。一九四三年chūn,敌人兵力突增一倍以上,在对我四分区“清乡”的同时,又对我苏中展开了全面“扫dàng”。我则进行全面反“扫dàng”。

  一九四三年一月,我在全师直属队gān部会上提出了五项政治号召。一切为了坚持原地斗争,反对退却逃跑;一切为了胜利,反对盲目硬拚,一切为了革命利益,反对个人打算;一切为了战争的胜利,要做困难时的英雄;巩固党内外团结,拥护党的绝对领导。号召全体军民迎接更全面、更复杂、更残酷的斗争,并夺取胜利。鉴于这时苏中抗日根据地已进入巩固时期,地方武装已能够独立坚持原地斗争,而敌人“扫dàng”规模更为扩大,为避免不必要损失和不失时机地准备反攻,苏中主力部队于五月移至兴化、盐城地区。七月,进一步提出今后的反“扫dàng”斗争应以群众xing的游击战为主,充分发挥民兵的作用;同时要求一切部队都应加qiáng战斗准备,以便能把握主动,在有利条件下打击敌人。

  这一年敌人的“扫dàng”,以chūn秋两季在第二分区进行的两次规模为最大。其中秋季大“扫dàng”敌人出动了七八千兵力,还配以伪军四五千人,企图消灭我军主力。

  我苏中军民奋起反“扫dàng”。民兵广泛运用游击战术,“扫dàng”前积极破路、打坝、拆桥、藏粮、埋雷……反“扫dàng”开始后主动袭击敌伪并配合主力作战。我主力部队和地方兵团选择适当时间、地点机动作战,袭击日伪后方和薄弱据点。敌人的每次“扫dàng”都以失败告终,消灭我军主力的企图更化为泡影。

  一年来,我主力部队和地方兵团同敌伪作战六百二十四次,毙伤敌伪一万五千零五十四人,俘一万一千九百四十九人,缴获步马枪三万零九百一十四支,轻重机枪二百九十四挺,掷弹筒六十二个,pào六十四门。民兵自卫队共与敌伪作战二千八百五十五次,毙伤俘敌伪四千一百零五人,缴获长短枪五百九十六支,机枪四挺,掷弹筒五个。反伪化斗争也获得巨大的成就,仅第一、第三分区七个县的反伪化斗争,便动员了七十万以上群众参加。

  一九四三年是苏中抗日根据地敌qíng最严重、斗争最艰苦的一年。全区军民英勇无畏,顽qiáng奋战,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终于获得了反“扫dàng”、反“清乡”的双胜利。黎明的曙光已经在望了。

  领导重心的再次转移

  一九四四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阵营胜利的形势更加明朗。苏军已基本上将德军逐出国境。英美的陆海空军,正向打击德军最有利的方向集中。欧洲各国反法西斯的第三条战线日益发展。在太平洋战场,美军加qiáng了反攻。在中国敌后战场,我解放区军民不断地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日本侵略军正在作最后挣扎。我党中央号召解放区军民抓紧时机,发展和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壮大人民革命力量,高度警惕国民党的内战政策,准备在任何qíng况下把日寇打出中国去。

  这时苏中的形势是这样:日寇yīn谋在对我第四分区进行“高度清乡”的同时,对我第一、第三分区进行“扩展清乡”,对第二分区进行“qiáng化屯垦”,但是已无更多的兵力可调,只能依靠抽集现有力量,而且老兵成份越来越少,士气越来越低落。而我苏中抗日根据地经过艰苦奋斗,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到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底,全区敌人控制的地方仅及百分之十六多一点;敌占区的人口仅及百分之十五多一点。全区县以上早已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区一级政府一般都经过局部改选,半数以上的乡有了共产党的支部和群众组织,基层群众优势已经基本确立,并开始进行以乡政权为重点的基层政权改造。地方武装已能独立担负打击、歼灭日伪,坚持原地斗争的任务,主力部队随时可以用于机动作战。苏中区党委及时提出了“更顽qiáng地坚持原地斗争和更有效地准备反攻力量”的方针。

  积蓄力量,准备反攻,一直是苏中领导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使在苏中斗争形势最严峻时也没放弃过,并一直注意为反攻做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物质上的准备。现在敌人正在作垂死挣扎,战争进行到了转折关头,作为战区的指挥员,必须正确估量形势,把握时机,积极主动地推进形势的发展。设若判断失误,轻率从事或优柔寡断,都会对全局造成不利的影响。为此,我开始把领导重心由以坚持为主转为以发展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