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人?
其实这句古语并非绝对正确。这些天才并不是偶然产生的,而
是某种特殊教育的成果。巴尔和威纳的兄弟姐妹们也是得到了这
样的教育,一个个在少年时就学有有成。巴尔的姐姐丽娜,l 5岁
时,也就是在巴尔上大学那一年,进了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学,并
于1914年和巴尔同时从大学毕业;他们l4岁的妹妹米勒姆和l2
岁的弟弟卢道夫也于1915年进入大学学习;威纳的妹妹康斯坦斯
也是在1915年14岁时就考进了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学,他的另一个
妹妹贝尔特则是于l916年12岁时进入该大学。这些现象难道是偶
然的吗?不是的,这些幸运的小天才们无疑都是得益于某种有效
的教育。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教育如此有效呢?经过仔细研究,我确定,
这就是由卡尔?威特牧师开创的早期教育。说到这里,大家可能
会想:照这么说,这种教育还可能是温室培养式的教育呢。这些
天才少年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是在人工培育下早熟的,所谓人工
神童而已,他们会不会“一过20就是凡人”呢?
我不想花太多的时间来论证这种想法的错误,但从无数激动人
心的早期教育的例子来看,我认为这些少年的未来是无限光明的。
早期教育要从婴儿期开始
其实,世界上一直有很多人因为接受过有效的早期教育而变
得聪颖过人,比如德国法学家卡尔?威特。他于1 800年出生在哈
勒附近一个叫洛肖的村庄。他父亲也叫卡尔?威特,是该村的牧
师。威特的父亲虽然身处乡村,却在培养孩子方面有着惊人的独
到见解,尤其是他的教育远见更令人钦佩。我无法了解他的教育
思想是怎样形成的,但我知道他一直抱有这样的信念:教育孩子
应该从婴儿时期开始。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对子女的教育必须
随着婴儿智力曙光的出现开始”,这样,即使天分普通的儿童都能
成为不平凡的人。他还没当父亲的时候就常说:“我要是有了孩子,
就会从婴儿时期开始教育。”后来他有了一个孩子,但很快天折了。
他的第二个孩子就是小威特。这个众所周知的天才在婴儿时期显
得非常痴呆。老威特悲伤地说:“我犯了什么罪,上帝竟赐给我一
个痴呆的儿子?”邻居们表面上劝慰他“想开点”,但私下里大家
都认为小威特真的是个傻子。
. 然而,老威特并没有放弃,他仍坚持按自己的计划教育小威
特。刚开始人们对此并不看好,连他的妻子也不赞成:“这样的孩
子再怎么教都没有用,成不了什么材,只会làng费jīng力。”可是,就
是这个痴呆儿,不久就使邻居们大吃一惊。小威特八九岁时就熟
练地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6种语
言,并擅长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特别是数学。9岁那
年,他考入莱比锡大学。1 814年4月,不满l4岁的他就发表了自
己的数学论文,并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两年后,l6岁的威特又
被授予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在到柏
林大学任教之前,他得到了普鲁士国王的一笔赐款,作为他留学
意大利的费用。他在佛罗伦萨留学期间对但丁发生了兴趣,他发
现,全世界包括意大利对但丁都存在着很多不公正的误解。他对
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于l823年发表了《但丁之误解》,指出了当
时但丁学家们的许多谬误,为后世研究但丁重新开辟了一条正确
的道路。虽然他的专业是法学,但他在钻研法学的同时并没有丢
掉研究但丁的爱好,后来,他成了但丁学权威。
1820年,威特从意大利回到自己的祖国。l821年,他受聘在布
赖斯芬大学担任法学教授,并在这个岗位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ll
年后,他应邀到哈勒大学做客座教授。1883年,83岁高龄的威特逝
世了,但他的名字却依然为人们所深深铭记。他的一生,除了学术
上的贡献外,还有一个杰出贡献就是作为早期教育的典范。威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