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红颜_作者:蒙曼(12)

2017-07-21 蒙曼

  画外音:

  具备双重身份,脚踏两只船,既是太平公主的优势,但同时也有一定的风险,因为这种状态不稳定,终非长久之计,太平公主继承了母亲武则天的智慧和xing格,又通过耳濡目染,学会了武则天的,政治素养和政治权谋,那么,面对李武两家,聪明的太平公主,会倾向于哪一家呢?

  蒙曼:

  咱们要想知道,太平公主属于哪一方啊,咱们就得看一看,在这一个时期太平公主都参与什么政治活动了?太平公主在这个时期,参与的政治活动一共是三件,第一件是在圣历二年,也就是公元的699年,这一年武则天召集太子李显,相王李旦还有太平公主,以及她的侄子武三思,另外一个侄子,也是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还有一个侄子武攸宁,召集这么六个人,让他们一起到明堂来,跪在地上,跪成两排,对天发誓,发誓的内容是什么呢?就说这两家以后永远和平共处,互帮互扶,谁也不拆谁的台,发完誓之后呢,她还把他们这个誓言,给写到铁券之上,就是刻到铁板上,把这个铁板珍重地,收藏到了当时的国家最高档案馆史馆之中,这是太平公主参与的一件大事,那咱们说,这件事它有意义的地方在哪儿呢?它的意义,也是它最好玩儿的地方,就在于太平公主和他的丈夫武攸暨,虽然是一家人,但是这时候啊,眼看着他们分成了两个阵营,在武则天心目中,太平公主那是属于李家这一边的,而她的丈夫武攸暨是属于武家这一边的。虽然他们是一家,但代表的恰恰是两个阵营,这说明啊,在武则天的心目中,太平公主还算李家人,这是第一件事。

  那么太平公主在这时候参与的第二件事是什么呢?第二件事是在长安二年,也就是公元702年,这时候太平公主和她的哥哥太子李显,还有相王李旦,三个人联合给武则天上表,要求武则天封她最宠爱的张昌宗为王,那这时候呢,其实武则天已经从洛阳迁到长安去了,看起来武则天是想要在长安,把自己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李显,可是虽然武则天表现了回归李唐的态势,可是二张兄弟在政治上的力量不可小视,如果说他们这儿,惹出什么麻烦的话,可能导致政治上不稳定因素的增多,因此李显、李旦,和太平公主三兄妹,这次联合上表,其目的就是为了讨好这个张昌宗,借助讨好张昌宗,再去讨好武则天,让武则天赶快定下接班的事,就别再犹豫了,这件事也是在历史上,李显、李旦、太平公主,这李家三兄妹第一次联合行动,那说明在太平公主自己的心目中,她也应该是跟两个哥哥站在一起的,她自己也明确了自己的归属,太平公主参与的第三件事呢?就没这么好玩儿了,也没这么轻松了,她不是主动参与的,是被动卷入的,是什么事qíng呢?是在长安三年,公元的703年,这张昌宗他就状告当朝宰相,同时也是太子李显手下的一个官员,叫做魏元忠,说魏元忠和太平公主的qíng夫,叫做高戬,两个人在那儿一块儿议论,说皇帝已经老了,我们不如侍奉太子长久一点,什么意思呢?当时的皇帝还是武则天,说武则天老了,这时候呢,我们不如跟着太子做打算,以后前途更光明一些,这事儿呢,看起来矛头是指向了魏元忠和高戬两个人,可是谁心里都明白,他们背后指责的对象是太子李显和太平公主,张昌宗这么一告状,等于就跟武则天明示了,你的儿子李显和女儿太平公主,这两个人想要联合反对你,那这事儿说明什么问题呢?这事说明啊,在政敌的心目中,太平公主也是被算成李家人的,她这个身份非常明确,那咱们把这三件事结合在一起看,就能得出结论了,虽然说太平公主第二次婚姻嫁给了武家,虽然她从第一次到第二次婚姻的转折,是以脱离李家,融入武家为旨归的,但是在关键时刻,她还是被各方力量,视作是李家的女儿,而不是武家的媳妇,这其实呢,有唐朝的这个时代背景的因素,因为在唐朝啊,女儿仍然被认为主要应该从属于父亲,而不是丈夫,从属于父亲那是她们的先天身份,这是终生不可改变的身份,所以太平公主在最关键的时刻,被认为是李家人了,当然做李家人,也是太平公主本人的选择,那么太平公主这个选择,对于当时的时局可是至关重要,这对于李家的实力提升,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而李家呢,当时正在筹划着一个大的yīn谋,什么yīn谋呢?这个yīn谋就是我们在《武则天》系列中所讲过的《神龙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