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红颜_作者:蒙曼(24)

2017-07-21 蒙曼

  那太子李重俊一看qíng况不好,赶紧带着几个亲密随从,就跑吧,从乱军之中就冲出去了,一路往南狂奔,奔到哪儿去了呢?就奔到终南山上去了。终南山在长安城的南边,当时也是山高林密,是个打游击的好地方。太子想在那儿暂时先躲一躲风头,然后看看能不能重振旗鼓,是这么想的。可是他好不容易逃到终南山上,刚刚下得马来,坐在一棵松树下面,想要喘口气的时候,他的一个随从过来了,一刀下去,就把这个李重俊给结果了。这个人很明显,他是看出形势不好,想要拿太子的头邀功请赏。那李重俊一死,整个这个重俊政变也就算彻底失败。

  那咱们现在分析一下重俊政变他为什么会失败啊?直接地讲,从军事上,他犯了两个错误,哪两个错误呢?第一,他没有去直扑玄武门,然后从玄武门直扑皇帝所在的那个皇宫。相反,他绕了一个大弯子先到城南去了,从城南再杀到城北,这就耽误了宝贵的时机了。这是第一个错误。那么第二个错误在哪儿呢?第二个错误是在他终于打到了玄武门下之后,他没有立刻地展开qiáng攻,反而是犹豫不决,结果被中宗这边先下手为qiáng了。那咱们说这两个错误是他失败的直接原因。可是他为什么又会犯这么两个愚蠢的错误呢?这里头,其实也是有三点理由的。哪三个理由呢?第一,太子李重俊太年轻了,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头脑也不够聪明,所以事先对这个政变没有做出周密地安排,也没有准备任何应急预案。第一个原因,他自己不够聪明。第二个原因在哪儿呢?他自己不够聪明也罢,他还没有一班得力的谋士。咱们想当年神龙政变为什么能够成功呢?那还不是因为有张柬之等等这些大臣发达的头脑在那儿做后盾吗?主君想不到的事qíng,他们可以帮着想到。可是现在太子李重俊,他没有这样一些好帮手。他那个太子府也是有几个官员的,不过都是那些斗jī走狗的少年纨绔子弟,关键时刻一点帮不上他的忙,比他还笨,这是第二个原因。那么第三个原因在哪儿呢?第三个原因在于这场政变整个就缺乏后续考虑,固然我们现在可以相信,李重俊和他那两个将军李多祚以及李千里,他们直接目标都是针对武三思父子和上官婉儿,没有把皇帝当成政变目标。不过既然是想要打皇帝身边最亲密的战友,那就叫兴兵宫阙了,其实呢皇帝也应该成为这次政变的二级目标。换句话说,一旦皇帝这出现什么问题,那杀死皇帝也得是在所不惜。主观上,你不想杀皇帝可以,但是客观上,假如皇帝挡路,必须要有杀死皇帝的准备。可是呢,李重俊他们没有,他们还天真地想要跟皇帝寻求妥协,这一妥协就注定了他们的失败。所以呢,这场政变说白了,就是一个孩子简单的头脑,指挥着武将发达四肢的产物。它是一场激变,不是一个蓄谋已久的夺权。所以一旦遇到问题就立刻全线崩溃了。

  画外音:

  重俊政变失败,唐中宗李显逃过一劫,我们可以猜测,接下来唐中宗李显肯定对这件事qíng要追查到底,要把参与政变的人员来个一网打尽。那么一直做缩头乌guī的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他们虽然没有参与政变,但在这种形势下,他们能够置身事外吗?

  蒙曼:

  那么重俊政变失败,眼看着一场危机过去了,唐中宗这儿抱着韦皇后那是泪如雨下。说皇后啊,眼看我们就要在yīn间相见了啊,我们可不能饶了这伙bào徒,我们必须严惩。怎么严惩呢?首先,太子重俊的这个首级就被拿下来放到祖庙里,先去昭告祖宗,然后又把这头再搬到武三思父子的灵前,去祭奠这一对冤魂,然后再把它悬挂在朝堂之上让大臣都看看,叛乱没有好下场。那你看,皇帝对亲生儿子都下此狠手,那些随从人员肯定是更不能饶过了。皇帝当时也是严令司法部门必须追查到底,那也叫宁可错杀三千,不可使一人漏网。那司法部门接到这样的命令他就得审啊,这些跟太子重俊政变有关系的人一个一个就审。那审的过程中,有一个犯人他受刑不过,他就jiāo待了一件事,他jiāo待什么呢?他说啊,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也跟这个太子同谋来着。这可不得了啊,咱们想,原来中宗和韦皇后已经在猜忌相王和太平公主兄妹了,现在再有犯人供认出来他们曾经连谋,那中宗肯定要把这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啊。马上亲自召见了当时的御史中丞,也就是相当于咱们现在最高法院的常务副院长,叫萧至忠,跟他说,你就亲自负责审这个案子,好好审一下,相王和太平公主兄妹。那咱们知道,一旦走上司法程序,这个事qíng可就危险了,因为很有可能就会屈打成招啊。所以呢,这时候无论是相王李旦还是太平公主又是遇到了空前的危机啊。有没有什么办法避免呢?还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