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
在先天元年,也就是公元712年的11月份,也就是在李隆基当了皇帝之后,还不到半年,长安城里忽然传出来一条消息,说太上皇李旦要让皇帝李隆基去巡行边疆去,那咱们说皇帝巡边,它是不是一件特别稀罕的事呢,也不能这么讲,因为咱们都知道唐朝尚武,好多皇帝还能带着兵去亲征去呢,巡行边疆不算什么大事,可是咱们也要知道,当时正处在太上皇李旦,太平公主,还有玄宗李隆基,互相矛盾jiāo织,彼此争斗的时候,那在这种qíng况下,太上皇让皇帝出巡边疆,可就不同寻常了,当时长安城里也议论纷纷,说现在时局不大稳当,太上皇让皇帝离开京城,这是什么意思?那么李旦在这个时候为什么要下这么一道诏令呢?咱们上一集讲过,李隆基虽然说提前接班当了皇帝,但是大权还掌握在太上皇李旦的手中,而太平公主又控制了多位宰相,所以真正李隆基他能够行使的权力比较少,都是一些jī毛蒜皮的小事,这让他很不痛快,心想我都当了皇帝了,怎么大事都管不了呢,想来想去症结出在哪儿啊,为什么他当了皇帝,倒不能大权独揽啊,他觉得症结就出在太平公主这儿,因为有太平公主这么一个qiáng有力的在野党存在,所以李旦才能挟太平以自重,李旦这个太上皇才能够对朝政指手画脚,这是太上皇。
那么大臣也是一样,大臣嘛,因为有太平公主的qiáng势存在,所以对这个皇帝就不大有信心,他们都在想李隆基当皇帝到底能当多久啊?因为对他不大有信心,所以对他也就比较三心二意,李隆基现在想,如果我要是能把太平公主拿掉的话,太上皇也就会消停一点了,就不会什么事都指指点点了,大臣再没有别的人来诱惑他了,他也就会心甘qíng愿地追随我,所以这时候呢,李隆基就想要清理一下太平公主的势力,那怎么清理太平公主的势力呢?咱们说过,其实自从唐隆政变以后,李隆基当上太子,就一直在跟他的姑姑太平公主在斗法,不过呢,他当太子的时候,每次斗法都是姑姑太平公主先出手,可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李隆基觉得我是皇上了,无论如何这个名分比较高啊,所以呢,他就想主动冲击一下太平公主,咱们俩还斗,这一次我先挑一挑你,那么他想主动冲击一下太平公主,怎么冲击呢?当时有几个谋臣就开始在李隆基身边活动了,李隆基有谋臣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咱们都知道像姚崇啊,宋璟啊,张说啊,这都是李隆基的谋臣,只不过这几个人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都已经被贬到地方去了,可是咱们也都知道一句话,叫做十步之内,必有芳糙,这些老人给贬到地方去了,那么新人马上就涌现出来了,这时候涌现一个什么新人在给李隆基当谋臣呢?涌现出来一个叫做王琚的人物。
这王琚又是何许人呢?王琚是个年轻人,当时也就是30岁上下,虽然年轻,但是已经是一个老革命了,怎么叫做年轻的老革命呢?因为这个年轻人啊,当年参加过反对武三思的斗争,那是怎么回事呢?咱们说过,唐中宗是通过神龙政变当上的皇帝,可是神龙政变之后,他就开始提携武三思的势力,打压以张柬之为首的五个大臣,他是想要夺权,夺权就不能让大臣辖制自己,所以是打击大臣,在他打击的这些功臣之中呢,有一个人叫做王同皎,这个人的势力不同寻常,王同皎是什么人啊?他既是政变功臣同时还是唐中宗李显的女婿,身份比较特殊,那正因为他有这样一个特殊的身份,王同皎就觉得,你皇帝再打压功臣,也不应该打压到我这儿,可是呢,当时唐中宗李显还真没有他这个面子,照样把他给划到功臣的行列之中了,照样打压他,提拔武三思那么王同皎就很生气啊,心想我怎么这个女婿,混得连武三思都不如了呢?他就想搞一个军事行动,把武三思给gān掉,那么搞军事行动就需要有人出谋划策,当时王琚就是给王同皎出谋划策的谋臣之一,王琚当时才20出头,但是天文,历算,占卜无所不通,很得这个王同皎的信任,所以王同皎想着去谋害武三思,就让王琚帮他出主意,可是这事儿,他们两个谋划来谋划去,还没谋划成的时候就败露了,败露了以后呢,王同皎就被唐中宗处死了,王琚这个谋臣也是连夜逃脱,然后就流落江湖。
咱们说流落江湖,他到底流落到哪儿去了?他从长安一路往南跑,跑到江都去了,这江都就是今天的扬州,咱们知道扬州在唐朝,那可是一个财富聚集之地,当时号称扬一益二,扬州城的经济繁荣程度是第一位的,所以扬州城里有好多富商,这个王琚逃到扬州之后就隐姓埋名,给一个富商家当了佣人,帮人家搞点文字工作,算算账,写写信,gān点这样的事,可是俗话说是金子总要发光啊,这个王琚在富商手下gān了一段时间之后啊,这个富商就看出来,王琚不是一个凡人,这个人保证是有背景,有水平的人,怎么处置这个佣人呢?这个富商也很有水平,富商也没有问他,你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你过去的背景如何,为什么非要流落我们家,这些一概不问,就是把自己的女儿直接嫁给他,富商把女儿嫁给了佣人,而且还送给他们一笔丰厚的嫁妆,让小夫妻俩另立门户去了,你也不用在我这儿当佣人了,帮他度过了好几年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