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太平公主呢?太平公主可苦恼了,她心想我这个哥哥怎么一辈子就从来没有一个准主意呢?现在又到底怎么想啊?他是不是又让我空欢喜一场啊?那太平公主面对这个局势,她要怎么办呢?根据两唐书、《资治通鉴》等等史书的记载,说太平公主面对这个qíng况,她开始搞yīn谋了,而且呢,不是搞了一个yīn谋,她是搞了两个yīn谋,这两个yīn谋要gān什么呢?都是想要不借助太上皇李旦的力量,自己把这个李隆基给gān掉,gān掉李隆基gān嘛啊,史书记载,太平公主想自己当皇帝,那她这两个yīn谋都是怎么搞的呢?咱们先看第一个yīn谋,第一个yīn谋,咱们就管它叫投毒计就可以了,让宫女去投毒,毒死李隆基,那么宫女怎么有本事去投毒呢?李隆基当时有一个生活习惯,他天天吃一种补药,叫做赤箭粉,这个赤箭粉其实就是天麻的苗磨的粉,据说常吃可以qiáng身健体,那我们原来也讲过,太平公主跟李隆基斗法的时候,她安排了好多美女特务到李隆基身边,去盯着李隆基的私生活,那么每天打发李隆基吃补药的这个宫女,其实也是太平公主安cha的一个人物,这个宫女姓元,那按照太平公主的想法,就请元姑娘,到时候在这个赤箭粉里和点毒药,然后把李隆基毒死算了,这是史书记载的太平公主的第一个yīn谋。
那么太平公主的第二个yīn谋是什么呢?根据记载,这第二个yīn谋就是直接发动一场政变,这个政变呢,是安排在先天二年的7月4日进行,这一天呢,太平公主将要兵分两路,第一路,由她手下那两个羽林将军带领人马,直扑皇帝李隆基办公的武德殿,把李隆基给杀死,那么第二路呢?是同时出发,就是由她控制的宰相,像崔湜、窦怀贞,让他们占领中央机要部门,就是控制政府,这两路人马同时进行,那不就整个把这个政变给做成了吗?按史书记载太平公主搞了这么两个yīn谋,那我们也可以想像,这两个yīn谋中无论哪一个成功的话,那都是足以改天换地的事qíng,试想如果太平公主连皇帝都gān掉了,那接下来的话,她要gān嘛啊?她就得当皇帝了,如果那样的话,这神州大地又要出现一颗新的女皇星了,李唐王朝的法统也会被再次斩断,中国历史都要再次改写,可是我们这个时候还是不免要怀疑一下,事实真得像史书所记载的那样吗?太平公主当真就在搞这样的yīn谋吗?
画外音:
《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中,都记载了太平公主要发动政变的yīn谋,而这个记载也符合当时的境况,太平公主一直在和李隆基斗法,太平公主也不满意太上皇李旦在处置李隆基问题上的优柔寡断,从这个角度去推理,太平公主要发动针对李隆基的yīn谋也符合逻辑,那么蒙曼老师为什么还要对史书中的记载提出怀疑呢?她的理由是什么呢?
蒙曼:
我觉得啊,这还是一片谎言,是史书在造假,那我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我至少有两点理由,第一点理由,太平公主她有没有必要在8月份之前就搞这么一场政变,或者搞一个投毒案呢?她没有必要。咱们刚才说了,这个政变她安排在7月4号,可是太上皇李旦安排李隆基巡边的日期,第二次日期不是定在8月份吗?那么太平公主完全可以等8月份再搞yīn谋啊,因为8月份这个事qíng没出来,就说明政局的发展是有两种可能的,第一种可能是太上皇李旦到8月份的时候坚定了除掉李隆基的信心和决心,一纸诏令让他去巡边,让他一巡边一出去,自己再换一个皇帝,这是一种qíng况。那么第二种qíng况是什么呢?第二种qíng况是李旦到时候又改了主意了,觉得皇帝还是让李隆基当好,所以就不再让他巡边了,或者无限期推迟巡边的日期,这两种可能各占多大比重啊?两种可能当然是各占百分之五十,那如果出现第一种qíng况的话,用不着太平公主动手,李旦就自己先把李隆基给解决掉了,那即使出现第二种qíng况的话,太平公主到那个时候再搞yīn谋也不迟啊,她gān嘛提前一个月就要冒这样的风险?无论如何gān掉皇帝,这是一个要冒大风险的事qíng,这是第一个理由。她不必着急,至少她应该等到8月份以后再说,那么第二个理由是什么呢?我的第二个理由就是咱们看史书记载,太平公主要搞的这两个yīn谋之中,都不涉及对太上皇李旦的安排,这可就有意思了。咱们要知道,太平公主如果想当皇帝的话,她必须不仅仅控制李隆基,她还要能够控制住李旦,因为在李旦的心目中,他自己当皇帝可以,他儿子当皇帝可以,但是李旦绝对不会说妹妹当皇帝也可以,所以如果说太平公主真得想搞这么一个yīn谋,真得想自己当皇帝的话,那么第一她需要gān掉李隆基。第二个她还要同时控制住太上皇李旦,只有这样,她这个政变才能够搞成功,可是我们现在看史书记载的太平公主这两个谋划之中,哪一个也没有涉及到太上皇的事qíng?我们也知道这个太平公主那可是搞政变的老手,素以心思缜密著称,她怎么会犯如此低级,如此幼稚的错误呢?因为有这么两个理由,我觉得说太平公主想要在7月份就搞yīn谋,或者毒死,或者政变杀死李隆基,这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