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赦:“齐王府本来就口风严,容太妃身边的老人必然更懂分寸,不必担心。”
这容太妃既然晓得躲开尚方宝剑,便是还有理智的。没了儿子的容太妃好歹还是太妃,死后还是可按王爵的规制下葬,和老齐王合冢。这就是她现在要保留的最后颜面了。
所以就为这个,容太也妃绝不敢闹出什么幺蛾子。若她把皇帝留给她的最后一点点怜悯耗光,到时候别说皇家别苑她住不得了,这空有虚名的“太妃”之称,皇帝也会一并给她夺了去。
贾母那边得消息知道容太妃又来了,忙亲自带着人想来救场。谁知到荣禧堂的时候,只有贾赦一人在悠然喝茶,根本不见什么容太妃。
贾母看眼身边的王熙凤,然后问贾赦:“人呢?”
“已经打发走了,不会再来了,您老不必费心。”贾赦道。
“唉,走了就好。”贾母叹息一声,坐下来,打发走闲杂人等,跟贾赦提起元chūn的婚事,“眼看就到三月了,这大丫头的婚事得定下来了。”
“只要二弟夫妻没什么意见,魏家太太也觉得行,便也容易,您何须再多想?”贾赦问。
贾母皱眉,“倒还是有些不安心,只要是亲事没定下来,就害怕出什么变数。我听说今chūn魏清东在吏部的考绩被评为上等,升迁指日可待。”
“是,我也听说了。他本就是个有才学的人,能升迁受赏识,不奇怪,或许会升个刑部员外郎之类的官。”贾赦淡淡道。
贾母却很高兴,赞叹还是贾赦眼光高,只是他担忧那个魏清东升官之后,便看不上她的元chūn。
“他这般年轻有为的,想娶个年轻点的门第出身好一些的,也不无可能。”贾母忧心忡忡道。
贾赦看贾母:“您是不是听到什么消息了?”
贾母点点头,“什么都瞒不过你。我听外头的风声说好像是户部尚书最近和他走得很近。我特意叫人打听过,这个户部尚书家里有个小女儿,今年刚好年满十六了,受父母百般疼爱,还没议亲。”
“户部尚书,曹兰之女?”贾赦叹,“他大女儿嫁给齐王受气致死,小女儿舍不得高嫁受苦,存着低嫁的心思也是属正常。”
“就是说这事儿,你二弟什么官品你也清楚。虽说你二弟本xing不坏,也挺老实憨厚博学懂礼的,但始终比不过人家户部尚书。这么比较起来,咱们国公府虽然门第高,可惜大丫头不是你长房的嫡女,年纪也大了,到底是输一筹。”贾母道。
“有愿意低嫁的,可未必人家一定想要高娶。便是真有变数,我们也不能bī他如何,毕竟没定亲之前,人家怎么选是他的自由。”贾赦让贾母放宽心,若是这亲事定不下来,也有其他人选,切不可越急越冒失,做些什么非分之事,画蛇添足,惹人厌恶。
贾母听贾赦这样警告自己,心虚的看他一眼,点了点头。随即便再不多说什么,匆匆去了。
她回到自己的房内,就赶紧叫贾政父亲到自己的跟前,好一顿耳提面命,让他二人绝了其它的念想。
王夫人问:“大哥真这么说,什么都不用张罗?”
“就gān等着,你们谁都不许gān蠢事,也不许找什么人乱传话。就听老大的,别到时候画蛇添足,反而污了咱们家姑娘的名声。”
贾政赶忙附和:“全听母亲的吩咐。”
贾政本就不想cha手这事儿,他也是之前吃亏吃怕了。若是他们夫妻再做点什么惹出祸端,又要挨一顿骂。倒不如老老实实地,不做不错,最终出了问题,在痛快找大哥追责就是。
从贾母处出来后,贾政也是这么嘱咐王夫人,让她切勿有任何小动作。
王夫人只发愁女儿能不能嫁好,听贾政只是很认真的还在跟大哥较真,根本不去管女儿婚事如何,心里便更寒心。
王夫人从看了《邻家秘闻》第七期方芹的事儿之后,心里就一直有根刺。
王夫人越发总觉得贾政就跟书上的方芹一样,是个沽名钓誉的伪君子。口口声声以仁义君子自居,做官出不了头也罢了,在家做父亲,他也从来都没有真真正正关心教养过孩子们。
元chūn的婚事就不说了。便说他为父对宝玉,也是从不上心。他除了偶然那一日兴起想起来考校宝玉功课,觉得他答得不好就训斥外,也没见他做过什么真关心宝玉的举动,更没有见他好好用心cao心过宝玉的教育和学习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