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信阳将孩子抱走后,便对吴氏冷漠不管,不闻不问。外人不论是谁,若有想见吴氏的想法,都被孙信阳一概以‘生产后体虚需要静养’为由,挡了回去。短短不足一月,吴氏还没熬出月子,就在这种bī迫压抑的环境下崩溃了,选择自尽而亡。
孙信阳倒是没有瞒下吴氏自尽的事儿,让府里人和吴氏的娘家人都知qíng了。但其中具体实qíng,孙信阳却隐瞒了下来,只对外说吴氏生产后便因体虚常犯糊涂,jīng神错乱,时常发疯。他是为了顾念妻子的体面以及免于长辈们的担心,才把吴氏的病状隐瞒下来。吴翰林一家一贯相信孙信阳的人品,未有太多质疑,便点头同意了吴氏下葬。
而今孙信阳终于熬过了妻子吴氏的丧期,便开始筹谋打算把吴姨娘扶正。吴翰林一家也愿意继续结下两姓之好,再说吴氏留下的孩子,他们也觉得能由吴氏的亲妹妹抚养最为放心,故而也很支持孙信阳的打算。至于孙信阳的父母,至始至终都十分偏爱这个小儿子,对于他做的任何决定都没有异议过。
孙信阳之事的整个经过,贾赦花了将近六天的时间调查和梳理。
当年吴氏身边的旧人早已经被打发离京了,贾赦只能调查这些旧人曾经jiāo好过得朋友和姐妹,从她们口中探听到了些许qíng况。得幸此时距离吴氏之死已经时隔一年多了,孙信阳对于府内下人的管束并没有当时那般严苛。甚至时过境迁,他和吴姨娘你侬我侬,日子越来越好,早就对当初那点的事儿了放松戒备。
恰逢当时负责监视吴氏的一个老婆子,而今因为吴姨娘管家不公而心生怨愤,便愿意卖消息出去,道出了当时的内qíng。贾赦根据这老婆子的供述,找到了当时同她一起监视的一名丫鬟,此丫鬟而今已经被开恩放出府嫁人了。但她日子过得并不好,才成婚不到半年丈夫便早死,肚守了寡。她一直觉得自己而今这下场,是当初对吴氏犯下的恶行所报。故而对于贾赦的问询,她十分坦然,道尽自己所知。
宠妾灭妻,硬生生bī死了刚给自己生下儿子的原配妻子。
诗书教化下的孙信阳,怎会生出如此歹毒的心思,让人不敢想象。
贾赦还在吴翰林家调查到岭一条消息,当初身为庶女的吴姨娘原本并没有被安排给孙信阳做妾的打算。本来这‘宁做穷人妻不做富人妾’的道理,连平常百姓家都懂,更何况是自诩清高门第的吴翰林家。
据吴家人当时回忆,吴姨娘当时本来都快要订亲了,结果当时吴氏带着孙信阳回门的时候,吴姨娘落水刚好被孙信阳所救。吴姨娘自觉得失了清白,便要自尽。而当时吴氏生母刚好正为吴氏无子之事而忧愁,便在问了吴姨娘的意思之后,做主把吴姨娘给了孙信阳做妾。
贾赦觉得这件事发生的太过巧合,像是特意设计的一般。孙信阳肯定是渣男畜生了,但如果这个吴姨娘并不无辜,贾赦可不想就此放过她。
贾赦便又派人去重新细查吴姨娘的过去。特别是他在吴府做庶女的时候,可否有什么老人知道内qíng。
“不要仅限于吴府府内的人,从外放出府的人身上反而更容易得到消息。”
贾赦嘱咐完这些,便想到吴家还有一人可能知qíng,便是死去吴氏的亲妹妹,张吴氏。她的夫君正是而今新任蒲柳县县令张开驰。
贾赦虽不认识此人,但这位张开驰之所以能如此快的从主簿升上蒲柳县县令,还要多亏《邻家秘闻》曝光了上一任县令的恶行。故而贾赦便以著书人的口吻,书信给张开驰一封,希望他能让妻子开口回忆一下当年的事qíng。
两天后,贾赦就等来了回信。张开驰根据张吴氏的口述,代笔述下了当年吴姨娘待嫁前的种种行径。
原来吴姨娘早在十四岁时,便和孙信阳产生qíng愫。那时候,孙信阳作为吴家的女婿已经有一年半了。当时孙信阳和吴姨娘甚至私下接触过,被张吴氏撞个正着。不过张吴氏因为当时年小,听了他们的解释理由便并未多想。而今姐姐遇难,物是人非,她再回想当年的种种,才知道一切都是算计。
奈何而今她能说了,也无法说。姐夫孙信阳的家世背景远高于他们,而且她手上也没有真凭实据,一女子之言说出来又有谁会信。
张开驰送信的时候,还坚持让传信小厮多带一百两银子,是他们夫妻为表达感恩对《邻家秘闻》的酬谢。贾赦知道张开驰一年俸禄也不过四五十两银子,这一百两银子对于他们夫妻来说是个大数,贾赦可不敢收,遂让小厮原数退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