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雪娥的聒噪,听一句觉得新鲜,听两句好玩,听三句就有点受不了。武松冷冷一句:“把你扔水里试试!”
旁边没话了,委屈巴拉地看着潘小园吃东西。
这俩人还是不对付。潘小园心中默默叹口气,又想到西门庆。好容易有点线索,眼下梁山自己乱了,机灵些的小喽啰全被派去发江湖帖,时迁也定然再请不动,武松本人忙着维持七零八落的防务还来不及,这种私人恩怨,只能一搁再搁。
孙二娘忽然说:“妹子,你要是觉得好点儿了,就上聚义厅的议事堂,宋大哥有事要问你。”
潘小园点点头,意料之中。当日史文恭跟她说的长篇大论,一直没来得及告诉晁盖,更别提宋江。但想来晁盖也是略知一二,又或者是从包道乙口中听到了些不一样的版本。眼下包道乙溜号,逝者已矣,再也无法跟他核对,因此只能找上自己。
她吃完最后一口粥,活动活动手脚,目光坚定:“等我准备准备,马上就去。”
第123章 1129.10
潘小园换上一身素衣服,辞别了姓孙的两姐妹,出门上山。这才发现,水泊梁山已然画风大变。
一路上遇到的大头领小喽啰,全都是素衣挂孝,神qíng有的悒郁,有的悲愤,有的茫然。阮家兄弟少见的穿戴整齐,出现在山上陆路,手里提着鱼ròu果品之类,飘忽如同行尸走ròu,眼圈红红的,毫不掩饰哀声痛哭的痕迹。他们跟晁盖大哥是劫生辰纲时的生死之jiāo,多少年的摸爬滚打。晁盖去攻曾头市的时候,大伙都不看好,响应者寥寥,他们三个却是立刻抄起家伙跟上。可惜水军将领哪善于陆地作战,三兄弟这时候都不同程度的受着伤。
小喽啰们忙里忙外的,大多是在运送灵帏长幡之类。还有不知从哪里请来的一队僧人,被几个凶神恶煞的好汉监押着,想必是被“请”上山做功果的。走到半路,又让另一队人拦下,骂骂咧咧搜身,指了另一条路。紧接着哨卡里的人又被叫走了。
还有一些散兵游勇,是刚从曾头市撤退回来的。武松一路上断断续续的说了,晁盖攻打曾头市,其实大部分人都反对,老大哥许久没有下山,对形式误判也很严重,只带了二十个兄弟、五千兵马。吃败仗的时候,几位领战的大哥都忙着救护晁盖,断后的命令下达得也糙率,因此不少人挣扎到现在才回山,更有的认为梁山大势已去,路上就不辞而别,好自为之去了。一路膨胀的梁山土匪寨,此时竟出现了人口减少的趋势。
更有不少奇形怪状的陌生面孔,都是依附于梁山的北方大小黑道兄弟,此时听闻梁山泊寨主逝世,且是仇杀,不免立刻前来拜山吊唁。有的是来表忠心,誓言和梁山兄弟同生共死,梁山的仇人就是他们的仇人;有的却是来探听口风,甚至打着算盘,投机图利。
大家各怀鬼胎,那气氛便不是太融洽。
宋江虽然是代理寨主,但哀痛得无心主持任何事务。场面一片混乱。
有武松领着,好容易穿过一片散沙的大路,到了聚义厅,熟悉的金匾大堂木jiāo椅,上下看看,总觉得有什么不对。
武松往上一指。潘小园这下明白了。金匾上的字不太一样,“聚义厅”三个字已经换成了“忠义堂”。明晃晃的几个金字,周围挂着白幡,不仔细看不出变化。
不难想象是谁的主张。
武松低声说:“今日刚换的。宋大哥许是悲恸过度了,不愿意再看那旧物。”
他也未免觉得这改换门庭有点太快,也算是给宋江找个理由。反正照眼下梁山人众的哀伤qíng绪来看,就算牌匾换成“大相国寺”,估计也没人会注意到。
晁盖的灵,郑重其事立在最中央。两人恭恭敬敬参拜了,来到议事堂。武松轻轻拍拍潘小园后背,算是鼓励:“说实话就行了,要是有人怀疑,我帮你支吾。”
潘小园十分乖巧地答应一句,心里却不由得想,跟史文恭的“聊天”内容完全没人证实,要是大哥们真觉得自己跟那人有什么勾结,事关晁盖一条命,武松说的话,还真不一定够分量。
但事已至此,她算是被命运推到了这个地步,更不能临阵退缩。于是朝武松微微一笑,算是领了他的好意。
等了片刻,宋江、吴用、林冲、公孙胜、还有不少有头有脸的头目都陆续来了。宋江挂着重孝,肩膀上还隐约见着绷带。其余人也是愁容惨淡,一片素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