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同人]穿成潘金莲怎么破_作者:南方赤火(370)

2017-05-09 南方赤火

  “以梁山的名义,向大伙发行战争债券,到期赎回,付百分之五的年利。嗯……也可以提前赎回,但是需要按比例扣除利息。”

  见几位大哥都是半信半疑,潘小园免不得又解释,“债券”相当于一个jīng致的借条,由成jīng的金库,也就是中央银行发放,相当于梁山的“国债”——或者说“山债”更妥当些——由梁山的信誉作担保。换句话说。只要梁山不散伙,债券就一定会到期兑现。

  认购债券的不止可以是梁山众好汉,山上众喽啰,还有周围那些把梁山当青天的老乡们,也都在潜在债权人之列。聚沙成塔,就算每人认购的数额微不足道,合起来也能是一笔可观的现金。

  其实政府借债的事qíng,中国历史上久已有之。“债台高筑”这个成语,就来源于战国时周赧王向富商地主筹集军费,结果无力偿还,只好爬到高台上躲债的故事。但长久以来的观念,“朕即国家”,政府的借贷,一般都是以统治者的私人名义进行的,偿还时也用的皇帝私房钱、嫔妃的脂粉钱,等等等等。并且借钱毕竟是一项很丢脸的事qíng,不到山穷水尽,没有皇帝肯这么做。

  而把政府与统治者分开,纯以政府的信誉担保,利用契约jīng神,光明磊落的借钱,则是来源于……潘小园不清楚,总之不像是宋朝人能gān出来的事儿,多半源于几百年后的西方。

  “甚至,”潘小园越想越兴高采烈,“债券还可以在市场上买卖。譬如柴大官人买了一百贯年利率百分之五的债券,规定一年后兑现一百零五贯。可半年后柴大官人急需用钱,可以以一百零三贯,把债券转手给奴家。奴家再等半年,依旧能向梁山金库兑出一百零五贯。这样一来,大伙手头灵活,也不至于缺少头寸……”

  李应和柴进听得云里雾里,柴进喃喃道:“我为什么要买一百贯?”

  蒋敬却跟上了她的思维,不慌不忙地补充道:“我也可以跟柴大官人达成协议,半年后以若gān价格,向他购买咱们的债券,自己前去兑现。或者若我手头宽裕,可以先给他一笔钱,等到形势需要,再让他用债券偿还。这样柴大官人若是担忧风险,也有个后路保障。”

  潘小园真心实意地朝他投去一个深深佩服的眼神。头一次觉得,当日在断金亭,自己简直太胜之不武,太他娘的不要脸。

  她刚抛出一个领先于时代几百年的债券的概念,这人已经在思考期货jiāo易和买空卖空逆回购了!这些鬼东西,她自己上课的时候都弄不太懂啊!

  这人若是生在现代,不当个央行行长、投行老总什么的,那是老天不开眼。

  蒋敬摆出一副“雕虫小技,何足挂齿”的神qíng,正眼不看潘小园一眼。

  又有点讨厌他了。总之,这些复杂的东西可以先不讨论。眼下梁山需要的,只是一个融资平台,回收一下全山由于私有化而bào增的流动xing——一个初具规模的原始金融市场足以应付。

  其实她还有一个更激进的想法。梁山眼下已成规模,甚至可以发行自己的货币,以后好汉们的“进项”什么的,都以梁山货币的形式发放,和金银铜钱制订汇率,与周边百姓按需兑换,那将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新世界。

  但眼下的时间远远不够。而且,一旦发行不同于大宋法币的货币,就等于彻底和朝廷宣战,东京城里那位艺术家皇帝就算再懈怠,也必须开始点兵点将了。

  目前只能保守些,先发行债券,看看效果再说。

  柴进慢慢把“山债”的点子记下来,脑子转两圈,也有点明白了基本原理,觉得可行。

  目前还有最后一道难关。如何说服大伙,“以梁山的名义借钱”并非丢脸,忽悠大家认购“山债”,光荣光彩,利山利民?

  钱粮三巨头互相看一眼,十分有默契地同时开口:“jiāo给宋大哥。”

  说服了钱粮三巨头,潘小园用尽了自己所有的人脉,债券几乎是qiáng行推广出去的。

  为了让梁山发行的第一笔债券显得光鲜好看高大上,潘小园在得到领导层的许可之后,亲自去请萧让进行书写工作,苏huáng米蔡四种字体各来一样,任君选择。又请金大坚设计了债券版式,篆了个漂亮的“替天行道”的大印,霸气十足地盖在右上角。

  一刀刀层次丰富的龙凤团花纸,过去是打算用来在聚义厅——现在叫忠义堂——装点门面的,眼下晁天王丧期不能用,况且山寨正处于最提倡简朴的时期,放在库房里已经快发霉了,这时候正好拿出来,印刷器材准备好,jīng雕细刻的涂上彩色的颜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