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同人]穿成潘金莲怎么破_作者:南方赤火(478)

2017-05-09 南方赤火

  梁山逻辑,做事直来直去,绝不拖延。说好三更杀人,就绝不会留人到五更。

  但这个逻辑在东京城可行不通。潘小园好不容易才说服大家,选门面之前,“市场调查”是必不可少的。

  客店里的厨房是供住客们随意使用的。第二天,潘小园就派郓哥出去,采买了一袋子雪花面粉、新鲜猪油、饴糖、芝麻之类的原料,再加上厨房里本来有的素油、盐、酱油、醋,排在一起,看看差不多了,把孙雪娥叫过来。

  “妹子,你看着做,就做些你最拿手的吃食点心。我们几个都给你打下手。日中之前,能做多少做多少,好不?”

  孙雪娥一头雾水:“你、你要开宴席?用得着那么多点心?”

  赶紧解释:“不不,不是开宴席,是打算推出去卖的,算是提前了解一下城里各区的行qíng,生意量多寡……”

  孙雪娥只听到“推出去卖”几个字,大失所望:“我还以为咱们是来开店的!哪知道来了东京,要做走街串巷的小贩!苦啊……”

  潘小园赶紧又解释:“不不,走街串巷也就这两天,回头等月中之前,保证开个店,让你掌勺。”

  孙雪娥好不容易才被说服了。她左思右想,想着过去在梁山开小厨房的时候,唯数她手底下的白ròu胡饼是最受欢迎的主食——不为别的,ròu多、味重,最受那些虎背熊腰的大哥们的欢迎。

  把这想法跟潘小园说了。潘小园倒也觉得合适。不过是个投石问路,用最基本的主食,试探出城南各区的需求量来。

  不过还是提醒孙雪娥:“ròu不用放太多,我看这里人都喜欢清淡口味。嗯,还有,卖相别差了,起码得看着是个圆形,不能像梁山的大食堂里做出来的那种。你看街上其他小摊贩卖的东西……”

  孙雪娥感到自己的手艺受到了侮rǔ,气哼哼地反驳:“我知道!”

  本来她学的烹饪技术,就是针对大户人家的需求,一切向“东京标准”看齐;做出来的成品,哪样不是既清淡又美观,透着一股子小资小清新的气息,西门庆府上谁不夸她!到了梁山,为了适应好汉们的品味,不得已将手底下的吃食“改版”,做得越来越粗豪野蛮,孙雪娥早就觉得怀才不遇了。

  潘小园赶紧不再说什么,一切让她发挥。

  把郓哥、周通、董蜈蚣、贞姐,都叫过来打下手。她自己也捋起袖子帮着筛面和酵子。一时间,客店厨房便让这帮子客人“承包”了。好在白天客店里客源稀少,大伙都外出办事,需要做饭的也不多。给了店小二一贯钱,算是买了厨房里所有的原料。

  想叫燕青武松过来也帮忙,谁知武松一大早就出去了,说是探探附近还有什么江湖门派;燕青这会子也不见踪影,说是去瓦子里逛逛,“体察民qíng”。

  潘小园最近有直觉,燕青被派来东京,也许不止是为了暗桩的事儿。但燕青在级别上算是“梁山好汉”,左右轮不到她管;梁山上派出的所有任务,她也无权一一过问,便也就任他去了。反正该gān活出力的时候,燕青多半还是很识趣地搭把手,除了今天。

  不过少了燕青一个,也许并不是坏事。天知道他会把“三斤面粉”、“二两猪油”、“一勺醋加两钱细盐”给理解成什么样子。

  正要开动,厨房门口忽然站了个亭亭玉立的身影。

  扈三娘犹豫着问:“我……我能帮忙吗?”

  潘小园一怔,看看厨房里的各位,回头笑道:“求之不得。”

  美人既然开始融入社会,那也就给她这个面子。况且,潘小园觉得,艺多不压身,像她这样,只有一身武功,毕竟难以在社会上混得开。

  起码学个蒸饼呢。

  于是派她去和面,让贞姐当师傅教。

  热火朝天忙了一个时辰,十几锅热腾腾白ròu胡饼流水般的出炉了。胡饼在做法上类似于后世的烧饼,但体积要大一些,形状则近似新疆的馕。虽然名字里带着“胡”字,但无疑已经汉化许久,成为了土生土长的北方小吃。

  孙雪娥做的这一款,除了面里和了jī蛋、苏油,上面更是盖了一层薄薄的熏白ròu,不一刻烤出来,面粉的喷香带着些许油脂香,再撒上一小撮孜然,那香气直往鼻孔里钻。郓哥当场就不小心流了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