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同人]穿成潘金莲怎么破_作者:南方赤火(878)

2017-05-09 南方赤火

  自古物以稀为贵,既然那么多人都凑热闹,总不至于是坏东西。

  风声慢慢散出去了:这是朝廷发行的“限量版”战争公债,只要认购,每年返还百分之三的利息,到期一并偿还本金,稳赚不亏!

  有那懂行的生意人,压低声音跟周围的人分析:“譬如我花一百贯买了公债,朝廷每年给我三贯钱,十年就是三十贯,到了第十年上,连那一百贯也还给我,我便是一百三十贯到手——这不就是钱生钱么!诶,这事千万别跟别人说,我也是走关系才买到的……”

  发行的“公债”,只有十分之一投放了市场。越是有稀缺xing的东西,越能激发人们的购买yù望。一开始是郓哥雇佣的“托儿”在不辞余力地介绍。等过一阵,老百姓就自发开始传说了。

  “这世上真有钱生钱的好事!一百贯变成一百三十贯!——这不就相当于给我们老百姓发钱么!”

  还有人为官家这种毫不为己、专门利人的“发钱”行为找到了理由:“前阵子鞑子兵打得凶,不是说割地赔款么,搜刮了民间那么多钱财。现在新皇帝坐了天下,估计是觉得对不起咱们老百姓,因此把钱还回来……当然不能直接还,那不是扇太上皇的脸么!所以只好用这种迂回方法……”

  “不不,你们都错了。其实是官家为了抗战保国,专门做的功德!等过一阵,说不定还要大赦天下哩!”

  “那、那为什么先让咱们jiāo钱呢?”

  “这你就不懂了,据说是泰山里挖出了聚宝盆……放进去的钱,得沉淀个三年五载,吸天地之灵气,才能变出钱来……不是一日之功……怎么能让老百姓随便去呢?官家当然要垄断……”

  以郓哥有限的见识,自是编不出这么多歪理邪说,老百姓的民间智慧不容小觑。

  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当中遇到诸多阻力,远远没有想象中顺利。但这些潘小园也都放手不管。郓哥知道自己这回参了大赌,不成功便成仁,反倒比潘嫂子还要上心得多。一旦发现某个伎俩没有用处,或是适得其反,马上转换战术,想出更迷惑人的yīn谋诡计。

  有了稀缺xing和谣言,最后一步,就是将买卖公债的行动赋予正当xing和高尚xing,让老百姓花钱花出风格,花出品位。

  剩余十分之九的债券,在万众瞩目之下终于投放市场,伴随着响彻市井的口号。

  “买国债,保国家,打退北鞑子,大家分钱花!”

  “公债保安生,支持子弟兵!一贯钱养一个兵,他上战场我立功!”

  “yù抗金矢镞,须造神臂弩,只要十五贯,我给国家捐一弩!”

  “城头霹雳pào,其实不难造,凑够百万钱,敌兵轰上天!pào台pào座写我名,论功行赏我有份,不识字也有功名!”

  童谣传到潘小园耳朵里,连忙派人去敲打郓哥:“喂喂,有点过了啊,这叫虚假宣传,买国债不附赠功名!”

  但心中也不仅佩服乔郓哥的创造力。把一张张没分量的纸,具象化成为士兵、弩机、大pào,不失为争取民心的最好办法。起码让老百姓知道,这些钱被用在了什么地方。

  郓哥的推销手段层层递进,不出几日,整个东京城上至富豪,下至小贩,掀起了购买救国公债的狂cháo。广告词一天一变。

  贞姐儿的工作量骤然提升了好几倍,每天从早到晚,都在记录债券的销售状况。

  小姑娘累得眼圈发黑。潘小园心疼,连忙调来三五个脑子伶俐的小吏在她手下帮忙。贞姐倒没有怨言,只是不解:“怎的突然卖出去这么多?”

  及至听说是乔郓哥的鬼主意,气不打一处来:“就知道这厮专门投机倒把,不gān好事!”

  刘贞姐儿自从见识了岳飞小哥哥的风采之后,对这个油头滑脑的乔郓哥怎么看怎么不顺眼,逮着机会就得埋汰两句。潘小园把这俩人的“办公室”安排得隔着远远的。

  这会子听说是郓哥负责公债的营销,贞姐儿更是一百二十分的细心记录,唯恐找不出他的漏dòng错处。

  还真让她找着了。过不多时,贞姐积极报告潘小园,说听手下人议论,国债价格居然水涨船高,生出了“二级市场”,一百缗的面值,生生被无良中间商提价到了一百一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