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同人]穿成潘金莲怎么破_作者:南方赤火(892)

2017-05-09 南方赤火

  她如何不明白他的意思。理智节节败退,疯了似的低头吻他,抚弄他,泪水和着汗水滑落脸庞,唇瓣含在他口中呢喃:“你瞧不起人,我姓潘的什么时候当过累赘,离……离了谁不是活的好好儿的,我有……有五百jīng兵,有……有一群生死兄弟,有钱,有地……也不是小脚,跑得也不慢……”

  “你别瞧不起人!你别瞧不起人!……”

  “给我!……”

  哪有jīng力想那么多,只觉得和他紧紧贴在一起时,自己才是完整的。

  抵死缠绵到脱力。等到彻底清醒过来时,武松已离开了。夜深凄冷,被子把她盖得严实。衣裳整整齐齐给她叠在小几上,旁边倒了一碗水。她端起来一饮而尽。嗓子都哑了。

  蜡烛旁边摆了火刀火石,嗒的一声,打出一束暖光,照亮满身láng藉。

  外面雨声渐稀。汩汩的水流汇进沟渠,淹没了昔日的风门集会之所。透过窗纸,隐约可见城头一束束火光。远处有军队整齐地喊着号子,井然有序地向调动进发。

  她呆坐了好一阵,慢慢扶着墙壁站起来,打水擦洗,穿好衣裳。照照镜子,露出来的脖颈上红痕一片。不由得撅起嘴,匀些细粉,用心涂抹遮住。

  打伞出门,巷子口正敲三更。外院一排耳房漆黑一片,几个丫环仆役都睡了。贞姐儿的小屋子也关了门,里面均匀的呼吸声。

  她怅然若失,寻思着眼下府衙冷清,空房甚多,武松又不在,回头请些朋友住进来,也多少添些热闹。

  到了水井旁边,蹲下来,找到做了记号的青砖,轻轻一掀,露出渗水泄雨的下水道入口来。透湿的石板上,一个扎得紧紧的小油布包。这是风门和她约定的送信地点。信件推进下水道,再用细竿子一顶,就能到达她府衙的井边。

  水夫人隔三差五来一封信,汇报国债发行的qíng况。而这次的油布包里,装的却不是水夫人的信。她拿回屋里打开一看,忍不住又惊又喜,暂时忘记武松离去的失落,笑了。

  第280章 定计

  信是从苏州一路辗转而来的, 落款是李师师。一行行潘小园见过的最漂亮的女子手迹, 先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她的近况——明教朋友们多有照顾,水乡生活无比惬意,更美妙的是,终于可以尽qíng享受以前可望而不可即的美食了。

  整整两页纸的“近况”, 有一页半都是在报菜名:菰菜、莼羹、鲈鱼脍、鱼头煨汤、樱桃火腿、西湖醋鱼、响油鳝糊、太湖三白、鲜ròu汤团、猪油麻饼、梅花糟jī脚——这些是已经尝过的;还有鲃肺汤、腌笃鲜、昆山卤鸭、杨梅青团、荷叶笋汤、稿荐酱ròu——这些是还没来得及品尝的;另有大闸蟹季节未到,她已经预定了一百只;就等秋天六月huáng了。

  当然体重也难免飙升了六七八九斤,但对于李师师的身材来说, 就算再胖十斤二十斤, 也就跟个寻常健康女子没太大区别。比起顾大嫂这样的女汉子,更是依旧相距甚远,大有提升的空间。

  不过李师师的重点还并不在唠嗑。风门已经运用了遍布全国的通讯网,把“卫国公债”推销到了大江南北。当然在江南地区, 由于天高皇帝远,当地人又jīng打细算,又是明教势力范围之下, 因此国债的销售比较惨淡;唯有李师师拿到债券样本, 看到上面一行行赵佶亲手书写的抗战口号, 往事浮上心头, 不免唏嘘万千。

  在不少“爱国”人士口中, 太上皇赵佶沉湎酒色, 以至于差点把国家带进万丈深渊,京城头牌名媛李师师难辞其咎——若不是她妖媚惑主,太上皇何至于荒废国事!

  这种传言, 李师师自从十四岁起便没少听过,耳中已经听出了茧子。她是明事理的女子,也知道“红颜祸水”之说多么荒诞,从来都是一笑置之;但十几年潜移默化的舆论压力,还是让她多少有些罪恶感。因此过去和太上皇相处之时,也曾努力忠言进谏,让自己显得不那么“祸水”。而当燕青沦为卖国帮凶之时,更是毫不犹豫地拉他回头是岸,以至于将自己也bào露于危险之中——这些行径,她从来没后悔过。

  眼下国家危难,别的她帮不上忙,但作为昔日的国之瑰宝,李师师最不缺的东西有两样:一是美貌,二是钱财。

  当即决定鼎力相助。十几年盛宠,攒下了无数财富。金银珠宝尚在其次,她身边还带了书画家赵佶的多件私房大作,有书法,有画卷,有写在帕子上的小巧联句,有用胭脂随手描出的小令,还有“御用”过的各种私密小物,就算隐瞒作者的身份,单凭艺术价值,每一样都价值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