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湘云因父母双亡,虽然史侯走了钦天监的关系,没有被批一个命硬刑克的命格,但是哪有皇子妃不在意的?因而几位皇子妃都不中意史湘云,原是要撂牌子的。吴贵妃却想着史湘云貌如chūn花,娇憨明艳,原也是上等的颜色,家中又有一门双侯的依仗,不如留下来给三皇子做正妃,克死了三皇子,太子一脉便再无希望才好呢。因而史湘云倒是被留了下来。
史湘云知晓叔叔婶婶送自己来应选,不过是想让史家在后宫也有人罢了,未必是真心疼自己。但史湘云因为父母早亡,内心深处有极深的自卑,她早想离了叔婶,若是在后宫里头得了意,越发扬眉吐气呢,于是她也是愿意当选的。但史湘云留下来,最高兴的却是薛宝钗,为了进宫,她想尽法子,如今总算又过了两关关。第三轮后留下来的,无论是定在谁宫中,皆极少淘汰的了。再不济也是指给亲王、郡王、世子,自是有好前程的。
却说黛玉和苏素皆是准备落选之后出去自行聘嫁,谁想苏素如愿以偿,黛玉却被留下了?黛玉和苏素两个都因而着了慌,却身边又没个父母亲人,好不着急。这日黛玉送了苏素出宫,又回到房中坐立难安。她落选之事,原是父亲亲托了当今的门路,照理天子金口,绝无食言的道理,怎能还出岔子。如今黛玉担心的已不是自己当选的事,她更加担心自己入宫这近一月的功夫,难道宫外出了什么事,以至于圣人不信任父亲了不成?
不说黛玉如何焦急,只说第三轮选定之后,吴贵妃、太子妃、几位皇子妃和凝雨姑姑一同到圣人面前复命。泰和帝拿了名单看了,眉头一皱,看了凝雨姑姑一眼说:“怎么林氏女还在册?”
原来因林氏女按刘门子弟算来,是三皇孙的师姐,有极大的名声,连泰和帝也是有所耳闻的,因而泰和帝便有心择林氏女为三皇孙正妃。到时候便是自己不在了,太子又被jian人所害中毒后反应迟钝,但只要托了林如海为顾命大臣,便不怕朝堂治理不好。林氏女做了三皇孙妃,太子一旦登基,林氏女便是太子妃,也不怕林如海对太子不尽心。这原是两全的法子,既对得起和自己感qíng甚笃的元后,不会乱了纲常;又能稳固江山社稷,对得起天下百姓。
但偏在大选前,林如海却找到泰和帝求了不让林黛玉当选一事。林如海为官以来,对自己忠心耿耿几十年,泰和帝倒不好这样一桩小事都不允,寒了臣子的心。因而泰和帝便允了林如海之请,特地告诉了凝雨姑姑。
凝雨姑姑极衷心元后,也想为三皇孙择一位好正妃。且三皇孙又特地求了她莫要让林氏女为难,又嘱咐凝雨姑姑莫要让人知晓他来求过自己,怕坏林氏女名声。凝雨姑姑便想着三皇孙对林氏女上心处与众不同,两人算来又是同门之谊,越发中意黛玉。可是圣人有命,她却不能不从,少不得心中盘算寻个机会否了黛玉。眼看在一众秀女中最为出挑的林姑娘要被淘汰,凝雨姑姑无比痛心。
谁知峰回路转,吴贵妃因为孙清被逐一事误以为圣人敲打她,却不敢随意淘汰原本出挑的姑娘,而极力留下黛玉。实则孙清被逐原是圣人对甄应嘉和孙瑜勾结贩卖私盐一事心中不满,既然这二人暗中勾结,越发促成他们做了亲家罢了。左右这二人已经上了整顿名录,等着大选之后,太子慢慢参政的时候,便让太子去办此事,也好让太子立威。
太子妃如今是极谨慎的,虽然也参与秀女评选,却并未怎么发表意见。其实太子妃心中也对黛玉满意,但她只能寄希望于凝雨姑姑作主罢了。好在凝雨姑姑也满意黛玉,在吴贵妃极力留下黛玉的时候,便顺水推船,也未发表意见,黛玉便因此留了牌子。
吴贵妃听闻泰和帝问林氏女的事,忙上前答道:“回皇上的话,这林氏女出身清贵,落落大方,秀外慧中,原是极出挑的女子。臣妾想着林氏女和十皇孙永珀年纪相当,凭林氏女的品貌身份,给十皇孙永珀做正妃极好,因而臣妾恳请皇上作主将林氏女指给永珀。”
泰和帝听了吴贵妃之言,抬眼看了她一眼,心道:若非林如海恳求放林氏女落选,这林氏女我就留给永珺做正妃了,哪里轮得到永珀?口中却道:“永珀才多大?今年不过一十三岁,原该勤学上进为要。永珺一十七岁了,还日日去刘先生跟前读书,永珀岂有立妃的道理?永珀三年后一十六岁,等着下一届秀女选上好的立妃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