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基友总是半夜找我聊天_作者:白孤生(125)

2017-04-12 白孤生

  他想起了离宫之时,背后那道一直默默注视的视线,是那样的炽热而隐忍。那位,定然也是知道,有些人,是永远都没办法被困住的。即使身上的光芒尽皆被隐去,默默无闻,却也没办法阻止被点点泄露出来的碎光吸引而来的人。

  不过这一次,魏桐跑到国之边界的北疆,并打算从军的时候,陈肃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答应的。北疆原本便靠近异国,参军更是何时何地都可能丧命疆场。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陈肃都不可能放任魏桐。魏桐退了一步,但是依旧留在了瑷珲城,顺便混了个不起眼的小吏当当。边境的事qíng很少,基本上除了军队的日常训练,民风彪悍,很多事qíng也出奇的简单。

  魏桐对陈肃偶尔的打量,其实自己也很清楚。如果换做是他,的确也会好奇,这个人到底在做什么。打一枪换一pào,根本就没有在一个地方长期定居的打算。杭州,福州,到现在的瑷珲,他换了好几个。

  其实魏桐只是觉得,如果自己知道些什么却不去做些什么,他过不了自己那一关。所以即使在杭州,福州的时候因此而出什么事qíng,也完全无所谓。能为这个进程推动做些什么,改变些什么,实在是太好了。

  假使耿jīng忠真的是真心投诚的话,那么三藩里就只剩下平西王吴三桂跟平南王尚可喜了。尚可喜本身还是比较忠于朝廷,尚之信才是朝廷担心的人物。对尚之信的注意,魏桐觉得完全不需要他去gān什么了。尽自己所能做一些事qíng,但是他也没有把自己看得太重。多做一点是一点,剩下的听天命。

  而现在出现在瑷珲,却是因为魏桐自己的缘故了。

  与沙俄的战争从根本上来说是胜利的,但是魏桐现在已经搞出了这么多动静,他这只小翅膀会不会造成这么危害,他也记挂在心。虽然可能是无稽之谈,但是现在没事,去北疆走一趟也无所谓。他在历史中已经凑了那么多热闹,再走走也没什么gān系。至于杭州的事qíng,也有专人每隔三个月汇报一次,魏桐跟阿辰的信件来往也不少。

  不知不觉中,瑷珲竟成了魏桐待得最久的一个地方,直到了康熙十九年,耿jīng忠到了瑷珲,得知魏桐在这,硬生生把人挖到了军中做参军。

  康熙十五年,尚可喜被其子尚之信软禁,不久后去世。尚之信意料之中反了,耿jīng忠的军队在他挥君北上之际正好堵住了他的去势。吴三桂的军队则是guī缩到了贵州,呈现颓势。

  康熙十七年,八月吴三桂病死,吴世璠成为反叛军的首领。十一月,尚之信被耿jīng忠的军队打败,尚之信被活捉送完京城等候发落。

  康熙十八年,朝廷大破贵阳,杀死竭力抵抗的吴世璠,失去的地盘被尽数回收,至此藩王作乱之事被彻底镇压。

  第57章

  在平定叛乱之后,耿jīng忠开始了与朝廷长达半年的扯皮生涯,最后双方达成了一定的妥协,耿jīng忠拒绝了回朝任职,主动请辞王位,请求前往北疆。康熙赐封大将军,除了各种赏赐之外,留三千亲兵,一月后,举族迁回故地。

  至此,撤藩之事完全划下了休止符。

  而在半年之后,耿jīng忠率众到达了瑷珲城。原本依着朝廷的意思,他本该是前往宁古塔,但是不知为何,耿jīng忠却偏偏选择了瑷珲,而他的到来,自然而然成为这座城的最高长官。

  军队刚进城的时候,魏桐正带着几个官员前往东城,不过瑷珲城要进驻军队的事qíng是早就知道了的,只是没想到比之前预计的时间早了几天,而来者完全没有通知,让迎接的过程显得有些仓促,一些官员根本就没有到位,例如魏桐。

  耿jīng忠不是爱场面的人,骑着马跟瑷珲城几个官员粗略说了几句,便径直略过他们往城里去,跟着他而来的亲兵没有进城,而是驻扎在城外。

  城里的主gān道路都被堵住了,魏桐无奈领着人到街边的酒家坐了一会儿,从楼上望过去,进城的那支队伍训练有序,感觉像是同一个人整齐划一,实在难得。而他们身上浓浓的杀气,让旁边围观的百姓竟是连一句碎嘴的话也不敢多讲。

  魏桐看了好一会儿,转头同旁边的人说了几句话,却不曾想就在他转头的那一瞬间,刚从楼下经过的耿jīng忠无意间抬起了头,却看到了坐在楼上的魏桐。

  略微熟悉的面孔让他浓眉微皱,等到他想起这个人是谁的时候,他骤然勒住了马匹,整支队伍因为他这样的举动而暂时停了下来。那个人是……范承谟身边的那个侍卫!